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14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建立受电弓-接触网-列车模型,通过雷诺时均方法研究了横风对受电弓各杆件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横风风速、风向角,分析了受电弓的流线、表面压力和涡量等分布,探讨了受电弓各部件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对比了各部件与受电弓总作用力系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受电弓的滑板、上臂杆及下臂杆部分,其阻力、侧向力系数均随风向角...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的机理,结合受电弓和接触网间的离线时间、材料缺陷、电腐蚀等问题,解析了弓网电弧与高速列车安全的关联机制。依据电弧理论的动态模型算法,推导了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提出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方面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电弧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3.
高速铁路自然过分相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机车带负荷过分相产生电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过分相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车载变压器高压侧和牵引供电臂末端分别并联一个电容,当机车过分相时,牵引网和车载电气传动系统实现等电位分离,避免了机车过分相时产生电弧.自然过分相方案和现在使用的3种方案相比,具有过分相断电时间短,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维护量小等优点.自然过分相方案还能大幅度降低机车运行时离线电弧的强度.  相似文献   
64.
3 弓网关系〔5〕(1)弓网接触力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良好接触状态是一个整体概念 ,一般认为 ,弓网接触力的变化愈小愈好 ,即“接触力最小值”要最大 ,而“接触力最大值”要最小 ,综合指标就是“均方根值”要最小。一般弓网平均接触力约为 5 0~ 70N (我国和欧洲一般为 70~ 90N)。  相似文献   
65.
在现有仿真理论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了弓网仿真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就合理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出弓网仿真系统可分解为几个子课题来单独研究。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提高叶片姿势可变的水轮机获能能力为目的,结合水轮机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三段式聚能导流结构,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参数的NACA翼型的增速效果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聚能导流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通过改变影响聚能导流结构水动力学性能的几个重要参数,综合实际应用得到了水动力学性能较优的聚能导流结构,确定了导流结构的安装参数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7.
从有限元理论出发,建立了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对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一个跨距内的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精确地计算了弹性的大小,对弓网系统的安全运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基于翼剖面改型的空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翼抗空化的性能,对二维翼型的吸力面外形进行适当改造。首先通过数值计算对稳态无空化流场和稳态空化流场进行模拟,计算所得的吸力面压力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阻碍回射流从而控制空化的思路,在翼型吸力面上设置微小方形凸起,并提出设置拱弧的新方案。通过对原翼型及两种改型的空化流场瞬态模拟,对比了不同时刻各模型气体体积分数云图所反映出的翼面空化程度差异。计算结果验证了阻流体对云状空化的抑制作用,同时表明设置拱弧阻流体的效果比方形阻流体好。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弓网系统设计效率和系统固有可靠性,需开展弓网系统方案设计方法研究。具体方法为:根据弓网系统设计目标、弓网动态性能评价依据和接触网技术参数的设计步骤及依据,筛选接触网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弓网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和技术经济性比较,确定最终的弓网系统设计方案。应用本设计方法,设计满足SSS400+和CX-GI型两种双弓运行速度为380 km/h的弓网系统建议方案。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和工程应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弓网系统方案通用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为了抑制弓网耦合振动, 提高高速列车集流能力, 综述了受电弓主动控制研究过程中弓网系统建模、控制目标与测量系统、控制算法、操动机构及其安装、试验验证等5个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弓网模型对接触力仿真结果精度和计算时间的影响、不同控制算法的优缺点和操动机构的选择方法, 展望了受电弓主动控制在模型优化、算法设计和信号修正等方面的未来研究重点。分析结果表明: 在受电弓主动控制研究中, 弓网模型的建立要同时考虑对系统关键因素的表征与计算效率, 控制目标的选取以能反映受流质量为准则, 量测系统需尽量减少机车扰动对量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控制结构不能影响原有升弓机构的工作, 这些与控制算法的实时性与执行机构的高效性一起共同决定了受电弓主动控制的实用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