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77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bstract

Most scenery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incorporate visibility extent. In New York's coastal zone, visibility mapping for planning and project studies is complicated by low topographic relief, and diverse configurations of water edge and upland surface character. A generalized visibility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macrolandscape, observer, and sight‐line recording. Based on a prior shorescape study of New York's coast, the Lake Ontario Port Bay site was selected to test alternative visibility methods. Within the study site, four “landscape control points”; were chosen which provided extensive views of representative land and water forms, and surface types. For each control point, four families of visibility mapping approaches were applied: primary (field observation); secondary (topographic maps and vertical air photo analysis); tertiary (physical topographic model); and quaternary (digital terrain computer model). Major study conclusions are: the methods require different resources; all methods readily produced visibility maps; all methods, except secondary,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perspective scenes for subsequent content evaluation; all methods except primary omitted one or more elements of the general visibility model; all methods should incorporate field work due to critical viewe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each method produced ambiguous zones; each view map was different, particularly in the background. An integrated, multi‐approach strategy would appear desirable for most planning and projec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2.
基于全过程控制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工程实践,从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出发,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及结构类型,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点。结合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形成机理,从材料的管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提出了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3.
王殿生 《交通标准化》2011,(15):129-131
小凿子岭隧道位于长深高速承德段,是整个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针对隧道施工的各道工序,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此隧道按期优质的完成,同时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4.
欲保证基于摄影测量的汽车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需对测试用CCD相机进行精确标定.CCD相机标定常用的算法有空间后方交会法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法等2种.通过对2种相机标定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结合汽车行驶跑偏在线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从相机标定精度和稳定性出发,探讨了相机标定算法的选用原则及控制点类型对标定...  相似文献   
75.
76.
施工围堰是为堤防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的重要临时工程.近年来,钢板桩围堰因其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钢板桩围堰的施工设计仍以经验判断为主,基本采用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方法.现针对上海堤防工程施工围堰标准的缺失短板,立足上海市堤防运行和管理实际,指出钢板桩围堰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并结合堤防工程实际,提出钢板桩围堰兼临时防汛墙的应用设想,为规范围堰设计、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堤防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77.
路堤工程信息化施工测点的优化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了系统论中灵敏度分析方法 ,提出了测点优化设置的概念 ,对一路堤工程进行了位移和孔压对土性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设置了量测点位置。该方法对路堤工程信息化施工测点的优化布置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利用正规对偶映射的定义,给出了任意Banach空间Lipschitz强伪压缩映射不动点的Ishikawa迭代收敛定理。该定理不仅推广了已知结果,而且还简化了目前相应结果的证明。  相似文献   
79.
李会 《水运工程》2017,(S1):94-97
针对海上人工填海造岛后,用堤坝进行岛-岛、岛-陆连接的不同施工方法而采取的不同防渗、止水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对海上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防渗与陆地干法采用钢板桩止水、防渗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钢板桩止水、防渗效果优于旋喷桩止水、防渗的结论。  相似文献   
80.
涡轮增压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和大排量汽车,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部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使用经验,分析涡轮增压器的常见故障,介绍其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