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54篇
综合类   175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74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地铁列车运行引发的振动噪声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成为地铁开通运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南京地铁 1号线珠江路站旁地铁大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在线路上采取了钢轨低接头打磨和换铺嵌套型减振扣件等振动噪声整治措施.为了评估整治效果,对措施实施前后隧道壁振动、室内振动及噪声进...  相似文献   
462.
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峰  张肖宁 《公路》2007,(8):203-206
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进行路况调查后,根据调查结果,研究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流程、养护路段划分指标和方法。采用车辙深度、横向裂缝长度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三指标,使用动态聚类法,划分预防性养护路段。得到了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流程,给出了聚类分析法划分路段的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流程进行养护措施的选择,科学性、客观性强;聚类分析法用于高速公路养护路段的划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3.
邱颖峰 《上海公路》2011,(1):24-26,31
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对某种沥青还原剂(TL-2000)在还原老化沥青性能、铺洒后对路面防渗水性能改善及对防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认证。得出结论:掺加一定剂量的沥青还原剂,对老化后的沥青可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铺洒后对原路面的防渗水性能有明显改善,虽对旧路面的抗滑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可在短期内快速自行恢复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64.
本文基于安徽省高速公路路面历史性能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预防性养护措施路面性能发展模型,评价了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等效面积法"评价路面养护效益,考虑到预防性养护措施寿命较短,本文提出二次养护效益费用比的概念,对典型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养护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5.
Offshore foundations are subject to fatigue due to wind and wave loads during their lifetime. Post-weld treatment is a group of techniques well known to improve the fatigue lif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is is applicable for large structures, i.e. a 2.4 meter jacket T-node. A large scale empir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and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a SN-diagram based on three repetitions and supported by a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e as welded samples performed as expected and on the safe side of the category 56 line. Unexpectedly, the burr grinded samples showed no improvement and had an evidently larger variance. Both 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 and especially pneumatic impact treatment showed improvements, but did not reach the expected category 125 line. The results were substantiated with strain-gauge measurements for hot spot analysis. The obtained results on fatigue life improvements give rise to apply post weld treatment in an industrial scale for offshore construction. However, it also brings up the discussion of the necessity to redesign structures in order to automate the treatment in a cost efficient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