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495篇
综合类   229篇
水路运输   157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AVL-BOOST软件仿真平台建立某船用四缸柴油机仿真模型,标定后的模型进行柴油机全工况仿真计算.仿真出来的3 200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数据,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2层的反馈神经网络仿真模型.并分别通过实验、AVL-BOOST和神经网络数据曲线的对比分析,验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进排气压力对柴油机转矩的影响,以及预测压缩比和供油定时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扰动法分析不同工况下柴油机各个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2.
试验研究了单缸柴油机燃用F-T柴油和0号柴油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与发动机燃用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燃油消耗率降低,有效热效率升高,有害排放降低,结果表明,F—T柴油是一种高品质的柴油机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43.
柴油公交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BS-2200车载排放检测系统,分析了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工况的气态排放特性.使用的燃料分别为纯柴油、天然气制油(GTL)与生物柴油,道路工况主要包括市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快速路.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各类燃料的CO、HC、NOx和CO2的道路瞬时质量排放率均与瞬态车速变化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公交车燃用各种替代燃料的气态污染物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HC和CO2的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CO和NOx的质量排放率在中低车速区域随车速上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高车速区域有所降低.与主干道、次干道相比,公交车在快速路上燃用各种燃料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因子都是最低的.与纯柴油相比,不论是质量排放率还是排放因子,生物柴油和GTL柴油的CO和HC排放都有所下降,且生物柴油的降幅更大一些.从全路况范围来看,纯生物柴油的CO和HC排放最低,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要高于柴油.全路况下,纯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低于纯柴油,但纯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44.
崔荣健 《船电技术》2009,29(12):43-47
文中提出了现代柴油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节能与环保,详细分析了当前柴油机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柴油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汽车排放控制及净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重的汽车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危害问题,分析汽车排放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及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6.
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自身的被动性影响,其工作性能受到限制。在部分负荷时会造成功率损失,而汽车在这种工况下行驶的时间最长。介绍一些先进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特点,如精确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可控式冷却系统等。这些系统既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又改善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物。  相似文献   
47.
Innovative traffic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needed to reduce transportation-related emissions. While in Europe, road lane management has focused mainly on introduction of bus lanes, the conversion to High Occupancy Vehicles (HOV) and eco-lanes (lanes dedicated to vehicles running on alternative fuels) has not been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1) Develop an integrated microscopic modeling platform calibrated with real world data to assess both traffic and emissions impacts of future Traff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TMS) in an urban area; (2) Evaluate the introduction of HOV/eco-lanes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oads, freeway, arterial and urban routes, in an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y and its effects in terms of emissions and traffic performance. The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three distinct phases: (a) Traffic and road inventory data collection; (b) Traffic and emissions simulation using an integrated platform of microscopic simulation; and (c) Evaluation of scenarios. For the baseline scenari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vali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V and eco-lanes in a medium European city are feasible, and when the Average Occupancy of Vehicles (AOV) increases, on freeways, the majority of vehicles can reduce their travel time (2%) with a positive impact in terms of total emissions (−38% NOx, −39% HC, −43% CO and −37% CO2). On urban and arterial corridors, the reduction in emissions could be achieved only if the AOV increases from 1.50 to 1.70 passengers/vehicle. Total emissions of the corridor with an AOV of 1.70 passengers/vehicle can be reduced up to 35–36% for the urban route while the values can be reduced by 36–39% for the arterial roa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 and Electric Vehicles (EV)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emissions,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eco-lane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When both policies are simulated together, an emissions improvement is observed for the arterial route and for two of th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辅助燃料对柴油机起动工况着火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向进气道内分别喷射不同浓度的乙醚和C3H8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辅助喷射适当种类的燃料,可实现诱导、促进着火并改善燃烧的目的。辅助燃料除应具备良好的挥发性外,其着火性也是改善起动性能的重要因素。进气道喷射C3H8会抑制起动着火性,随喷射浓度的增加,燃烧恶化,HC排放升高;喷射适量浓度乙醚,可以促进起动过程着火,完全消除起动工况失火和不完全燃烧循环,在降低HC排放的同时,减少PM排放50%以上。  相似文献   
49.
车用加热器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体燃油加热器对车用电喷汽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预热,进行了机动车低温冷起动过程的排放试验研究。台架试验证明:加热器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低温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经燃油加热器预热后,按欧Ⅲ标准,前两个15工况循环下的累积排放量在不经催化转化器时,HC降低了31.4%,CO下降2.8%,NOx下降59.5%。燃油加热器自身的累积排放量HC为原机的3.1%,CO为4.6%,而NOx仅为原机的1.8%。试验中还对同时利用燃油加热器排温预热起燃催化转化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在柴油机上燃用乳化柴油添加二乙醚时的排放特性,探讨了在乳化柴油中添加二乙醚能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机理,分析了排放污染物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规律,并且与燃用柴油以及乳化柴油时的排放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乳化柴油中添加10%的二乙醚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尤其是在高负荷时,能明显降低HC和CO的排放。与燃用乳化柴油相比,即使在部分负荷时,也不会对NOx排放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