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2篇
  免费   1297篇
公路运输   1172篇
综合类   1189篇
水路运输   605篇
铁路运输   4579篇
综合运输   19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railway pneumatic suspension modelling: both multibody and pneumatic asp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work aims at obtaining a realistic model of the secondary suspension and coupling it with a multibody model of a train.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pneumatic circuit such as bellows, tanks, pipes and valv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ellow-pipe-tank subsystem for which several modelling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ial and algebraic models are highlighted, and an application-dependent choice between them is suggested. A complete model of the pneumatic circuit is then obtained and coupled with a multibody model of the train. As a result, the behaviour of a suburban train equipped with a pneumatic secondary suspension is analysed, in particular undesired oscillating motions which affect the comfort. Topological modification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suspens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船舶液力耦合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船舶动力装置动态建模与仿真的实际需求,引出了其主要部件之一的液力耦合器数学建模在稳/动态特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其试验曲线(输入特性形式)作为数据源去构建准稳态数学模型的困难之处:寻找一种通用的数学表达形式,以实现①液力耦合器在额定工况及其附近的试验曲线的内插与外廷;②过渡工况液力耦合器数学模型的设计(如液力耦合器接合和脱开过程其滑差从100%向额定滑差值方向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液力耦合器动态建模中的应用。文章先介绍了其数学建模的思路和要点:①选择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包括传递函数)与结构(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数目和神经元个数);②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措施;③利用专业知识扩充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用的数据样本。然后叙述了其数学模型在某船舶动力装置稳态、动态特性计算机仿真研究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结果:①正常航行(四机双桨)稳态工况时各车令下液力耦合器的滑差;②不同螺旋桨螺距下的液力耦合器接合过程的滑差变化;③怠速→前进五的急加速过程的滑差变化。  相似文献   
23.
本文根据轮/轨蠕滑理论提供了计算和分析B_0—B_0机车转向架直线运行横向轮/轨力的方法,并以SS4型电力机车作为验证实例,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结果相接近。作者采用这种方法对轮/轨力进行可靠的分析,旨在论证我国现有电力机车转向架蛇行稳定性所要求的最佳轮对定位刚度。本文论证结果符合于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的轮对定位新方案,它可适用于最大运行速度为100km/h的现有SS型电力机车。  相似文献   
24.
李海燕 《船电技术》2005,25(6):30-33
本文介绍了单片机测控系统所受干扰的种类和传播途径,并针对其组成部件的电路结构、功能特点、所处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抗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25.
无公用轴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车辆不仅左右车轮的旋转自由度独立,而且两轮的横移和摇头也解耦。文章通过建立无公用轴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在直线上的横向动力学客车模型,模拟实际线路,利用新型数值快速积分法进行动态仿真,得出无公用轴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动态响应值,并与具有相同悬挂参数的传统客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6.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高、牵引电流大、短路电流大、行车密度高,导致钢轨电位急剧升高。为防止引起人身设备安全问题,客运专线设计引进了系统综合接地的概念和技术要求。本文结合理论计算模型研究和综合接地系统的仿真结果,对涉及人身安全的接地典型方案进行系统集成和评估,并提出了适宜于我国客运专线电气化铁道的综合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27.
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不同类型纵断面条件下,如单面坡划为多坡段或凹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或凸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采用新设计方案计算得到的指标略大于采用原设计方案得到的相应值,但差异不明显;所有方案下,除个别指标外,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合格限值,平稳性指标属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28.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桥梁及桥梁墩台、空间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墩台及轨道之间的连接,建立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模型。以丰沙线永定河单线铁路桥梁、秦沈线沙河双线铁路桥梁对其进行计算验证。以秦沈客运专线32 m多跨双线整孔简支箱型梁桥为例进行纵向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开,钢轨挠曲附加力有明显增大;列车在桥上单线制动,四根钢轨的制动附加力有较大的差别;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向制动,相比单线制动,钢轨制动附加力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大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29.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作用机理与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会给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带来巨大的开发利益。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引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增值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利益发生、扩散和转移的作用过程,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利益最终归属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进行研究,根据出行可达性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初步计算模型,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各车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试算;同时,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此外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在传统方形双模滤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带带通滤波器结构。该结构很好解决了传统滤波器的辐射损耗和体积大等问题。它可以应用到混合或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更加有效地抑制高次谐波输出。利用上述结构仿真并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在1GHz,并能有效抑制高次谐波的带通滤波器,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