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48篇
公路运输   293篇
综合类   42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83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是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的经济环保的绿色能源。将太阳能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国内外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发展现状,结合自制电动自行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分析、验证太阳能充电系统在电动自行车上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2.
基于DSP的船用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1种基于DSP的船用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器的方案,分析了控制器硬件及软件的结构和功能,并在大功率直流电力系统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器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3.
结合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简要说明蓄电池大电流充电和长期亏电状态下对蓄电池产生的危害;通过混合动力汽车具有DC/DC功能的PEU等模块完成低压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用以解决常规汽车无法实现低压蓄电池稳压限流的充电模式和电源在ACC/ON档状态下自起动充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4.
为在节省设计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蓄电池支架轻量化的目的,文章针对某款车型蓄电池的横向布置形式,进行布置分析及蓄电池支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通过更改蓄电池在纵梁上的布置位置,来简化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使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支架,分别固定在左悬置和纵梁上.更改后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整体质量减轻约25%,CAE分析结果显示,新设计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5.
汽车高压配电系统(PDU)是汽车高压电能的集散、分配关键件,将来自动力电池的高压电能,通过各相关控制、经过高压继电器及熔断器准确传递至各高压用电器。相关传递是经过配电系统上高压线束及插件实现的,为确保安全,相关插接件上设置有高压互锁端子,利用低压电路监控高压电路连接状态,避免人员触电风险。相关高压互锁检测电路,是通过各插接件上的高压互锁端子实现传递的。当插接件间高压互锁端子出现回缩,系统为确保安全、将切断高压,直到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46.
电动车是一种新型的车辆类型,电动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车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电动车节能减排的优势作用,体现在电动车内部结构和制造技术方面。文章通过对电动车节能减排技术特点的全面分析,旨在能够为电动车技术进步提供有效的思路,并能够对目前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147.
在电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退役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循环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AGV的铅蓄电池具备换为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可能。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制造系统,开展了对整车动力锂电池梯次应用于工厂AGV的研究,本文以某款AGV电源为例,主要进行了电池包PACK方案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以及电气设计选型,并应用于实车验证。通过上述研究验证了AGV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可行性,并实现了AGV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设计改造。  相似文献   
148.
随着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三元锂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估算应用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直接决定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续航里程。为进一步了解和探索SOC估算方法的准确性,本文基于电池物理模型,通过安时积分法(AH)和内阻法SOC与实际路况SOC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阻法SOC估算方法能够更符合实际车辆运营SOC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实验研究了锂离子电池1C倍率放电,20℃自然对流情况下的温升特性。测得了20℃环境温度下电池的充放电内阻特性,并根据某品牌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物性参数以及实验测得的内阻数据建立了电池单体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了与实验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大误差4.9%。设计了一种包含480节电池的并行通风空气冷却散热结构,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进出风孔距电池的最小距离1mm,上挡板距离电池的最小距离1mm,下挡板距离电池的最小距离1mm的最优结构,使电池组的最大温升下降了5.71℃,最大温差降低了5.06℃。并基于最优结构给出了120s后每60s改变送风方向的往复送风策略,使电池组即使在40℃、2C放电的恶劣工况下也能够工作在25℃-40℃,电池单体温差5℃以下的工作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简要介绍了动力电池的电连接系统,包括电连接的基本概念、低压电连接和高压电连接。在低压电连接系统的设计方面,分析低压电连接的设计要求,并详细论述了国内主流的低压电连接方案,最后从动力电池低压电连接安全使用的角度分析低压电连接布线的要点。在高压电连接系统的设计方面,介绍了动力电池系统新型连接方式,并对导线的载流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