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篇
  免费   195篇
公路运输   822篇
综合类   843篇
水路运输   413篇
铁路运输   359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he offshore wind industry in China has s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is projected to account for half of global yearly installed capacity in the years to come. Monopiles are a popular foundation solution for suppor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However, due to challenging seabed soil conditions, which often feature thick normally consolidated soft clays and harsh environmental loading (i.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yphoons), extremely long monopiles are often designed. The large monopiles are costly to fabricate and install and sometimes kills the viability of the concept in cases where the bedrock is relatively shallow and expensive piling in rock is otherwise required. However, the state-of-practice for designing these monopiles in clays is typically by using the API p-y springs, which are widely known to underestimate soil-pile interaction stiffness and capacity for large diameter monopiles. Improvement to the design method can therefore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lications to the industry. The paper presents an effort toward this direction. A multi-spring beam-column model suitable for monopile design in soil conditions in China is proposed. The model features three soil spring components, namely the lateral p-y spring, the pile tip base shear s-y spring and rotational m-θ springs along the pile shaft.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a comprehensive suite finite element parametric analyses. Guidance for incorporating the cyclic loading effect into design is also provided.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large potentials for application in design practice.  相似文献   
42.
为了提升铁路沿线城市空间物业开发的设计手法,结合宝鸡市南客站核心区站前广场工程的设计实践,从系统性设计观、工程性质解析、消防设计思路、空间建构方法、无缝接驳、技术要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展示将铁路与城市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消防和投资问题、平层空间中对多种交通体系的有机组织、不同坐标和高程系统背景下分区域构建柱网、各板块交接处的问题解决等技术成果,总结出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思路,力求为该领域的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3.
将垃圾土应用于公路路基填筑是实现垃圾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实际垃圾土进行筛分处理,制得适用于公路路基的垃圾筛余土(简称垃圾土);进而,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直接压实垃圾土和固化垃圾土的抗剪强度、CBR值等力学特性;以此为基础,修筑直接压实垃圾土路基试验段,并采用适宜的新型施工工艺修筑固化垃圾土路基试验段,监测路基的工后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比两种垃圾土路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固化垃圾土与直接压实垃圾土相比,粘聚力提高1.6~1.9倍,内摩擦角提高30%以上,CBR值提高4.5~5.1倍;固化垃圾土路基的工后沉降比直接压实垃圾土路基降低64.7%,且能够更早地趋于稳定。以上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固化垃圾土路基施工工艺和垃圾土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对国内外主城与新城衔接的新城区(郊区)轨道线特征及交通功能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武汉市及国内外典型城市新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关键问题做深入研究。提出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与其他不同层次轨道线网功能及技术标准的衔接关系;与新城区发展应注重以轨道交通引领新城区协同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高度契合关系;新城区轨道线路走向应沿预测主要客流走廊,串联新城区商业、交通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以缓解开通初期普遍面临客流量增长缓慢,客运强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地铁供电系统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电流特征,确定35 kV电压等级设备电流可构造标准曲线,采用机器智能学习算法分析、测算地铁供电系统中各类开关峰谷时段运行电流,以均值-方差方法确定电流的高度异常偏离点,实现异常点数据周期内统计以及实时提醒功能。应用电流实测值分析电流在工作日、节假日的不同曲线,为负荷预测和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负荷叠加风险提供预测和评估依据,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负荷管控效率。  相似文献   
46.
从英语强调句的功能入手,结合轮机英语的教学实践,从5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轮机英语中强调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47.
大跨度波形钢腹板梁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因其采用波形钢腹板替代混凝土腹板,相比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轻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以前山河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为背景,针对设计和施工中的诸如内衬砼、剪力键、横隔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8.
魏玉省 《隧道建设》2017,37(2):200-206
根据汕头苏埃隧道的建设条件,对工程方案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多级分流"理念,实现隧道与北岸4条城市主干道的交通衔接;选择"抛石+排水板"方案解决海域深厚淤泥地层中的围堰设计;8度高烈度震区选择合理的抗震减震措施解决隧道结构抗震;采取双道密封垫和加大密封垫断面的防水设计,满足地震时管片接缝张开量大的防水要求;针对复杂地层,对盾构选型和配置提出建议;对海底凸起进入隧道内的硬岩进行爆破预处理,以降低盾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决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水源识别问题,结合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的相关施工资料,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涌突水预测,通过水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灰色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水系之间的关联度;而后针对单一水源和混合水源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得出雪山梁隧道出口段内渗漏水来源最可能为大气降水,关联度较高的还有淘金沟上游水系和隧道出口处水系;最后进行比对,得出隧道渗漏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淘金沟上游水体的结论,并依据现场资料及实地踏勘,验证了灰色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