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67篇
公路运输   283篇
综合类   232篇
水路运输   195篇
铁路运输   219篇
综合运输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及塌方预防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西铁路BXS-1标段共有13座隧道,其中石沟渠隧道、新石佛山1号隧道、盘石岔隧道等8座隧道为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有6座隧道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塌方或地表开裂。以该标段13座隧道中最具有浅埋、富水及反坡排水等施工特点的石沟渠隧道为例,阐述了浅埋、富水、黄土隧道的开挖、初期支护及塌方处理等施工技术,为今后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贺泊宁 《隧道建设》2019,39(5):761-765
为满足隧道施工中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位姿的测量需求,研发一种能够提高其数据准确度的双护盾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感光靶、激光靶、激光发射器、全站仪、棱镜等硬件,并研究双护盾导向系统设计、测量算法的实现、激光位置检测装置误差修正算法。为验证整个算法的正确性以及软件的稳定性,进行CAD模拟和软硬件联合调试,并利用全站仪进行模拟测量。结果显示: 采用该算法计算的坐标与全站仪测量的真实坐标相比,误差在5 mm以内,可满足隧道掘进机施工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3.
李运辉  李萍  刘国忠 《机电设备》2010,27(3):26-28,32
串级调速是电机转差功率馈送节能型调速方式.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可有效提高电机调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满足工作现场需求.提出采用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双闭环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控制器参数,并结合试验调试优化控制器参数.利用该方案可有效实现系统的性能要求,缩短闭环串级调速系统设计周期,实践证明方案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64.
橡胶沥青生产和高分子聚合等黏度较高反应物系,不仅需要良好的混合,而且需要较长的物料停留时间,远远超出了静态混合器的工作范围。为此设计了一种具有对流体产生推进作用的双螺带管道混合器,并以糖浆为模拟介质开发了一种测定黏稠性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光学自动检测装置。采用I2-KI淀粉溶液作为染色示踪剂,光电池作为光信号向电信号转换的传感器,选取650 nm波长激光作为光源,通过检测光电池所产生的示踪剂光强度电压信号,在线测量了示踪剂在混合器中的流动时间。  相似文献   
65.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66.
结合京珠复线长湘高速公路三车道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变形及受力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工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变形及地面沉降方面优于三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但两种工法施工均能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的要求;三台阶法在施工进度、资源利用、造价、工序转化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长沙地区浅埋大跨度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67.
基于城市水下隧道环境条件的特殊性,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为依托,提出水下隧道最小埋深的设计标准流程:首先,在对日本经验法、挪威经验法和顶水采煤法等工程经验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隧道最小埋深的初始值;然后,通过线路纵断面的拟定,并结合典型隧道工程类比,不断调整该初始值;最后,结合数值分析法的验算结果,确定隧道最小埋深的合理...  相似文献   
68.
谭文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79--83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区庄站多层立体交叉隧道工程概况,系统总结重叠段隧道施工工况及关键控制技术;对交叉重叠段地面沉降、5、6号线隧道拱顶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主要关键施工技术;最后提出近接群洞隧道施工安全距离、下层隧道初支完成后,即可进行上层隧道施工等关键结论.  相似文献   
69.
参考国内外磁悬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引发空气动力学效应的资料,针对TR08常导磁悬浮列车,分隧道长度L≤150 m和L> 150 m两种情况,对不同速度目标值下(350 km/h单双线、400 km/h单双线、450 km/h单双线)隧道内轮廓的选取进行了比选分析,分析结果对就磁悬浮铁路隧道轮廓的选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王海龙 《隧道建设》2011,(Z2):132-137
采用隧道掘进机(以下简称TBM)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开挖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考虑到TBM自身荷载大,可能对隧道及地铁车站结构造成变形,影响结构稳定性。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大龙山及冉家坝车站监测实践为例,研究TBM过站的隧道及车站结构变形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TBM过站监测方面的见解,从而降低TBM过站安全风险,确保结构安全稳定,为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