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0篇 |
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19篇 |
综合类 | 212篇 |
水路运输 | 139篇 |
铁路运输 | 349篇 |
综合运输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地铁车辆轮重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地铁车辆轮重调整力学分析模型,推导出轮重变化的解析式。建立了A型地铁车辆轮重调整整车模型,通过分析计算找出整车轮重变化规律。利用理论推导及仿真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轮重调整试验,实现一次加垫调整就能满足轮重差要求的目标,节约试验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3.
964.
乘客风险识别对优化公共汽车线网调整方案、提高线网调整可实施性、制定社会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乘客感知的差别—矩阵法来识别乘客风险。在乘客满意度调查与线网调整乘客期盼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满意度水平、线网调整期盼高低与优化方案优化程度三者之间的差异建立三维矩阵模型,划分风险区域以确定风险指标排序。通过对高风险指标和乘客个体属性相关性影响进行显著性分析,识别高风险群体。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公共汽车线网调整过程中高风险指标为换乘次数,其中女性群体、老年群体、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以及乘车频率较低的群体为高风险群体,应针对各群体特性加强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65.
祝清涛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10):74-76
沥青路面铺筑时常会出现平整度较差、铺层厚度不均、接缝明显、混合料离析等现象,这些现象与摊铺机的调整和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摊铺机各项参数、重要部件的精细调整,以及在不同施工情况下对摊铺机的规范正确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从而使路面平整度等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66.
对盾构隧道病害成因及其影响的分析是隧道养护的重要依据,对以后的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归纳了一般盾构隧道病害的种类及特征,对其形成原因以及对隧道安全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一定的简化,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带病害盾构隧道的数值计算模型。此外利用上海长江隧道的建设契机,通过病害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隧道在病害影响下的安全状态,对今后的运营和养护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67.
大面积的占道施工对城市交通将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提前做好交通组织,特别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调整问题.通过对余弦函数法与线性分派法应用于城市占道施工区的公交线路调整方案选择方法进行研究.以南昌地铁中山西路站施工为例进行计算验证,比较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选择出最优的公交线路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分析了列车间隔与其跟驰行为的关系, 利用Petri网形式化建模工具描述了当高速列车跟驰稳态被破坏时, 列车间隔的动态控制。面向CTCS-4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全速域范围内最小安全车距随后车当前速度变化的拟合函数, 并运用该拟合函数进行列车跟驰行为质量评估, 进而构建了基于跟驰行为评估的列车间隔动态控制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列车跟驰系统从速度为200km·h-1、列车间隔为5 849.18m的安全、高效跟驰稳态运行到速度为380km·h-1的跟驰稳态期间, 列车间隔的动态控制能够通过后车的行为调整得到实现, 且当速度为380km·h-1的跟驰稳态实现时, 列车间隔仅比安全车距大358.00m, 说明新的安全、高效跟驰稳态已经建立; 当前车紧急停车时, 后车在控制律的作用下采取因应措施, 安全、高效、平稳地减速运行, 直至完全停车。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能够实现列车安全、高效跟驰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