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文章介绍了INNOVIA 300型跨坐式单轨车辅助导向装置的主要结构及作用原理,采用多体动力学UM软件建立带有辅助导向装置的跨坐式单轨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跨坐式单轨车曲线通过的转向架回转角、导向轮和走行轮受力情况.仿真结果说明,辅助导向装置明显地减小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冲角、导向轮径向力和走行轮侧偏力,有效地改善了...  相似文献   
152.
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存在乘客疏散和救援难度大,设备设施检测和维修不便、运营与维修成本亟待降低等问题,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运营与维修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悬挂式单轨交通运营监控与维修保障平台,实现综合监测、运营监控、维修保障功能,有利于减员增效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营提供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60自由度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基于乘客舒适度评价指标,探讨空、重车以80 km/h速度通过平竖曲线时动力学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悬挂式单轨驶过缓圆点和缓直点后车体横向摆动幅度明显,车体横向偏角时变率、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及其时变率结果均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跃变现象,且重车工况下变化量更大。由于重车惯性更大的缘故,导致振动衰减过程中车体横向低频晃动更剧烈,同一平面线路工况下,重车比空车要多3个振动衰减周期;竖曲线条件下空、重车的振动衰减周期基本一致,但重车的最大垂向加速度更大。因此,鉴于空、重车在平竖曲线处动力特性差异的事实,有必要综合考虑两者用以后期悬挂式单轨列车线路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4.
悬挂式单轨工程由于车辆不设置车载电阻,其制动时产生的再生能量依靠设置于变电所的再生能量吸收装置吸收。目前国内悬挂式单轨工程供电系统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设计方案,大多照搬地铁或有轨电车惯用做法,并未对该制式的再生能量特性进行细化研究。文章以国内某城市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列车和不同行车密度运行时仿真模型,研究各牵引变电所再生能量吸收装置吸收峰值功率、能量值、吸收范围和吸收趋势,总结悬挂式单轨车辆再生能量特性,研究结论对悬挂式单轨工程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选型及布置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单轨梁是一种兼具承重和导向功能的新型轨道结构,其目标可靠度与应用于常规铁路不同,沿袭铁路规范的安全系数进行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抛物线拟合原理的逆可靠度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进行了单轨梁设计安全系数的校核。首先,对现行铁路规范中的设计目标可靠度进行了校核,随后基于极限状态铁路规范校核了跨座式单轨梁的设计目标可靠度,并结合基于抛物线拟合原理的逆可靠度求解方法,反解了一级安全水平对应的单轨规范荷载组合I对应的容许应力提高系数为1.05。同时,随着活载效应占比的减少,容许应力提高系数的增幅不超过0.01。最后,比较了不同设计参数均值、标准差的变化对单轨梁可靠度的影响,其中抗力均值、抗力和汽车荷载的变异系数对可靠度的控制能力较强,证明这两者是控制单轨梁设计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6.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起源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德国伍珀塔尔,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更新并在最初浪琴型的基础上衍生出更为先进的SAFEGE型悬挂式单轨系统,可应用于学校、机场、中小型城市等多种环境。悬挂式单轨在我国被划为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目前国内尚无已运营线路,对其关键技术和适应性的认识仍较为欠缺。通过对德国、日本主要运营线路的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介绍对比,总结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走行方式、车辆、轨道、信号、车站、救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继而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得出其适用范围,最后指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7.
重庆单轨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条单轨制式交通线路,由于其线路及道岔的特殊性,道岔转辙设备采用的是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及行程开关,带动整体钢箱梁或PC梁动作,这与普通地铁轮轨道岔设备完全不同.该道岔控制电路参考了日本单轨信号系统道岔控制电路,并根据国内联锁系统的道岔控制基本原理进行了设计和完善;以五开道岔为例,介绍道岔控制电路的3种模式及动作程序,3种模式分别为联锁系统进路控制、车站值班员手动控制及现场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158.
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车站占有很大比例,高架站中又以侧式站居多。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伸段工程,对路中高架3层侧式站建筑结构主要技术参数标准化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9.
单轨交通建设在我国尚处初始阶段,还未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降低成本摆脱依赖外国的困境,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轨交通设备势在必行.本文以IPC+PLC构建控制系统,介绍了单轨车辆转向架测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0.
通过整机轻型化、平顺性、防偏载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的轻型集装箱跨运车具有显著的新颖性。该机的作业效率高于拖挂车的水平运输方案,可应用于专业集装箱码头、货场和中转站等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