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工程实例,分析了跨坐式单轨轨道梁直击雷防护的必要性.结合2号线工程实际,提出了利用墩柱安装避雷针、安装架空避雷线及安装独立避雷针等3种轨道梁直击雷防护设计方案.从安全可靠性、经济成本、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3种方案的适应性.介绍了如何利用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和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2.
基于载荷传递分析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跨坐式单轨车辆垂向、横向、纵向载荷传递路径,在建立单轨车辆载荷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载荷传递分析的力学模型的参数值,以期为提升和改进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制造和运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3.
为使客车车厢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除了安装制冷和加热设备外,还应要求车体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为模型,计算了该车的整车平均传热系数,为车辆设计中计算车体传热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头车车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该车体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在低频段的外界激励下,车体的整体振动并不强烈,主要是裙板部分产生较大的振动;为抑制其振动,可采用前、中、后裙板之间进行连接并在后裙板与铝地板...  相似文献   
185.
规划中的沈阳轨道交通旅游专线穿越沈阳棋盘山旅游景区,线路采用跨坐式单轨交通制式.通过对线路走向、轨道与车辆制式的选择,以及车站设置、高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旅游景区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该线路充分考虑了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的结合,采用了对景区环境影响小的轨道及车辆制式,在车站设置和高架结构设计上做到了与景...  相似文献   
186.
以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钢轨-钢轮接触)的牵引计算为原理,以及汽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轮胎-路面接触)的牵引计算原理.基于GT- DRIVE建立单轨车辆的多质点模型,从而模拟分析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μa-S曲线、功率和能耗以及车钩力受力曲线等.  相似文献   
187.
在单轨交通制式里,道岔是整体移动的,由于重庆单轨交通三号线车辆段未采用CBTC信号系统,为确保单轨列车在车辆段道岔区内安全运行,信号系统在车辆段增添了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结合现场信号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三号线车辆段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8.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建设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建设情况。根据重庆市的地理、地形条件,正确选定了轨道交通的制式。介绍了建设过程中自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粱、自制关节型道岔、试制跨座形转向架、创新架梁方法等概况,以及成功实现低造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9.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中力与加速度的相互关系,即研究单轨车辆的运动方程,基于汽车行驶阻力和列车运行阻力两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时的主要阻力进行探究.推导出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线路中运行阻力的理论公式,基于SIMPACK建立了曲线附件阻力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加速附加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190.
在单轨交通线路系统中,由于单轨系统特点,对轨道线路的要求指标比地铁系统相对较低。因而展线更加灵活,所采用的超高较大、缓和曲线较短、曲线半径可以更小。基于这些特点,车辆在曲线超高路段运行时,线路超高变化对列车的影响也更加突出。降低超高变化率可以控制颠簸强度从而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