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自锚式悬索桥是一种结构体系封闭的超静定结构,控制吊杆张拉力是实现合理成桥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结合一座自锚式悬索桥吊杆张拉施工,分析了合理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内力,模拟并确定了吊杆的分次张拉施工过程,在索夹预偏计算中考虑了主缆的几何非线性影响,提出用油顶逐一试张拉的方式检测各吊杆内力.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吊杆施工技术可保证主梁和主塔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72.
斜交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某斜交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平面模型与空间梁格模型,认为其在施工阶段受力特点与正交桥基本一致,可采用平面模型进行施工阶段的控制计算.通过施工控制前的参数修正及缆索张拉控制,辅以频率法测试吊杆频率等方法,进行了施工控制,取得了较高的施工精度,满足设计成桥要求.  相似文献   
73.
以公路35m折线配筋先张梁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弯起器、先张法长线台座和短线台座的设计、应用和比较,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工艺研究和实施,施工与试验表明: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结合京沪高铁轨道板纵向张拉施工技术,阐述了轨道板纵向张拉施工技术及宽接缝混凝土施工工艺,并指出了施工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5.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其斜拉索采用超大吨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稀索布置,索体规格为WQJX15.2-139,控制索力14500kN。针对2座大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所采用的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的结构特点,对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的整体顶升张拉技术与应用进行介绍,说明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整体顶升张拉技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76.
本文主要描述开式积放输送链常见的故障,如:链条卡链、溜车、驱动链啮合不良、吊具变形等。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7.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轨道结构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板间通过纵向张拉进行连接。CRTSⅡ型板间纵向连接前,先进行窄接缝施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级张拉锚固,最后施工宽接缝及灌浆孔。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温度控制和绝缘检测,保证轨道板各接缝严密,无离缝及起拱现象。  相似文献   
78.
张传红 《隧道建设》2012,32(4):467-473
锦屏水电工程预应力锚杆检验当中,实际张拉伸长值始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深入了解预应力锚杆实际伸长值变化规律,在加工车间和施工现场分别进行了自由段完全自由张拉试验和现场施工工艺张拉试验,前者锚杆体自由段处于最理想受拉状态,后者与实际施工工艺一致,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同条件下锚杆伸长值变化规律复杂,并受施工工艺、锚杆材质、温度、张拉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试验证明:2类样品锚杆实际张拉伸长值均不能达到理论伸长值要求,但锁定拉力基本不受影响。因此,预应力锚杆张拉工序质量验收以控制张拉力为主,伸长值作参考能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9.
预应力智能张拉与传统张拉的比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东  吴涛  刘德坤 《公路》2012,(4):144-147
将预应力张拉力精度、同步精度、伸长量测量准确度三个指标在智能张拉和传统张拉方式之间进行了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张拉方式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对预应力工程的要求,智能张拉方式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0.
王勇杰 《时代汽车》2022,(3):160-161
文章从阻尼的影响因素、弹簧扭矩的确定、扭矩组件的分析、弹簧组件的精度设计等方面,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的开发制造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的试验思路,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自动张紧轮性能的提升和使用寿命的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