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222篇
综合类   243篇
水路运输   144篇
铁路运输   150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工程日益增多,选择合理施工工法是隧道施工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根据大跨度岩溶隧道中溶腔的发育程度、发育位置以及溶腔内充填物性质的不同,隧道需采用不同施工工法。以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段某大跨度岩溶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三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等3种施工工法的比选。最后得出结论:双侧壁导坑法在岩溶隧道施工中能有效的控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和洞周位移,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适当提高衬砌的应力水平,是较为合理的施工工法。可为岩溶地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2.
在界定经济圈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微分进化算法对经济圈公路网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探讨经济圈公路网优化目标、优化原则和优化意义的基础上,以经济圈交通效率、运营成本、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出行时间等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经济圈公路网优化的双层模型,并采用微分进化算法求解。经济圈公路网双层优化模型是利用生成的初始路径点集,经过提炼处理来提高经济圈公路网交通效率,并得到最佳优化路网,相对于传统的优化模型更能结合经济圈交通系统与经济特性,结论更加符合经济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圈交通需求,而且能够满足经济圈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目标、促进经济圈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3.
RPS在车身精度设计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黄金陵 《汽车技术》2006,(8):18-21,42
车身的尺寸、精度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制造技术的重要环节。阐述了当代车身精度设计的理念,采用并行工程,使精度质量体系贯穿设计、生产全过程。从RPS的组成人员、实施步骤和有关规则等方面,叙述了定位基准理论在车身精度设计上的应用,并以实例详细地介绍了在设计、生产中如何选取定位基准点和应用RPS。  相似文献   
784.
职业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既能懂技术又能懂生产,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因此,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汽车专业人才,需要依托"1+X"证书制度,积极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实施"三教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汽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85.
陈进楷 《公路》2021,(2):109-113
漳州开发区陆岛连接桥设计为独塔斜拉索桥,其主墩基础承台设计为直径为18.5m的圆形承台,采用直径为21.6m的圆形钢板桩围堰进行承台和下塔柱的施工。结合该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圆形钢板桩围堰的适用性、设计要点及施工工艺,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采用的措施,用以提高钢板桩围堰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6.
The twin-barge floatover method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in the topsides installation of the offshore platform. However, the topsides transfer onto the twin-barge is a challenging task and is seldom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loatover load transfer operation of the topsides onto the twin-barge by a T-shaped barge and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three proximate barges in the operation. The floatover mating process was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by three representative intermediate stages, including 0%, 50%, and 100% stages. The barge and topsides motions,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mating points, the contact loads on mating units, tether forces, and mooring forces at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three floating barges experienced large surge drift motions as well as the sway and yaw drift motions in head seas because of the unsymmetrical configurations. Although a relative radial distance between mating points occurred and exceeded the capture radius of the mating unit at limited instants, the relative motions were to a great extent within the capture radius, indic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win-barge floatover method. Comparisons of the loads at the three stages show that the mating units and the tether lines were subjected to larger impact impulse loads at the 0% stage than the 100%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