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68篇
综合类   235篇
水路运输   210篇
铁路运输   230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部分铁路已深入到沙漠地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沙漠地区的路基填料的各项指标往往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建设者们在不利的环境下,寻找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新途径风积沙填筑路基。结合包西铁路的施工实践,对风积沙路基的物理改良施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投标工作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不允许出错的工作。若要提高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及效率,必须建立一个充分、完善的资料库为编制工作提供参考。此文从商务资料库、技术资料库和报价资料库三方面对资料库的建设与完善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施工企业的投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HXD1型机车辅助开关柜SKS3模块接线脱落的故障类别和故障原因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排除非主要因素,然后通过DOE的方法找出几个影响辅助开关柜SKS3模块接线脱落的重要因子。通过质量改进,标准化生产加工工序,以减少以后生产中SKS3模块接线脱落。  相似文献   
14.
对HXD1C型机车砂箱撑管进行观察,发现其破损的原因是砂子的冲蚀磨损。分析撑管破损的机理,得出结论:撑管最先破损的位置发生在砂子冲击角度为30°的地方。提出撑管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撑管运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快速路交通呈现常态化拥堵运行状态,因此亟需开展交通综合提升研究。以苏州市内环某快速路为例,基于多源数据科学研判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运用高地联动的优化策略,以全局最优、系统协同理念制定交通提升实施方案。根据交通流的溯源分析,寻找可能的分流通道。一方面,通过工程措施提升分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快速路的交通管理方案,诱导快速路上的短途交通转入分流通道,均衡快速路和分流通道的流量分布,从而有效缓解快速路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路堤和路面软基病害检测及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某高速公路 K1 0 4 2 0 0~K1 0 6 5 0 0段穿过鱼塘 ,路堤采用钢渣水中挤淤法施工 ,通车后路面出现了严重的纵向裂缝、车辙、沉陷 ,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 ,同时路堤存在滑动的隐患 ,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为此 ,首先通过系统检测 ,分析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加固处理方案 ,最终实施加固处理施工 ,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高速公路的维修加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海相软土基本特性与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敏  章定文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5):52-55,58
根据连云港地区多条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资料,并与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软土进行对比,分析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特征、抗剪强度特性、固结变形特性以及蠕变特性,并介绍了适合于该海相软土的主要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辊型设备的结构设计和改进,重点阐述两种辊型方法,以满足客车不同部位蒙皮成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施工角度就改进和优化现有二灰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和传统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几点建议,推荐集料级配范围和4阶段碾压模式.对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poses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to cut CO2 emissions caused by the urban mobility of passengers. More precisely, we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direct tool’ of carbon tax, to a combination of ‘indirect tools’ – not originally aimed at reducing CO2 (i.e. congestion charging, parking charges and a reduction in public transport travel time) in terms of CO2 impacts through a change in the modal split. In our model, modal choices depend 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rip feature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policy tools), and land use at origin and destination zones. Personal “CO2 emissions budgets” resulting from the trips observ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Lille (France) in 2006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We find that an increase of 50% in parking charges combined with a cordon toll of €1.20 and a 10% travel time decrease in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made after recycling toll-revenues) is the winning scenari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ll the policy scenarios are superior to their separ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