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109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针对砂质地层中盾构连续下穿密集建筑物变形问题,考虑应变软化效应,依托南宁地铁5号线五一立交站—新秀公园站区间隧道工程,通过ABAQUS的VUMAT用户接口编程实现基于摩尔-库伦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盾构连续下穿密集建筑物的地表变形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应变软化本构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砂质地层的变...  相似文献   
212.
为了克服码头工程受季节性河流水位涨落的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带水安装技术和关键的控制技术应运而生。介绍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在高施工水位安装技术在长江芜湖港沥青专用码头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13.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rst phase project of the R3 line of Jinan Rail Transit, and in view of the metro shield tunnel passing under the existing railway bridge and subgrade, this paper uses Abaqus to establish a numer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bridge and subgrade of the Jiaoji railway line under the two conditions of non-active reinforcement and reinforc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reinforcemen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top bridge on the pier is -5.88 mm,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difference is 5.16 mm, which exceed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5 mm regarding the bridge pier of the railway with ballast track.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are 0.28 mm and -3.01 mm, respectively. After the reinforcement measures of the bored piles are adopte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top bridge on the pier is -1.71 mm,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difference is 1.16 mm, which fully meet the bridge pier deformation control standard.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longitudinal maximum displacement are -0.245 mm and -2.83 mm, respectively,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ol standard. The vertical settlement of the railway subgrad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maximum settlement values under the two working conditions are -12.31 mm and -11.97 mm, respectively, which meet the subgrade settlement control requirement of 20 mm. It is prove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the bored pile is good, and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safe and feasible.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214.
铁路连续梁桥铅芯橡胶支座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优化理论,以梁体顺桥向位移为约束条件,各墩底最大弯矩之和为目标函数,建立某3跨铁路连续梁桥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体系优化设计模型。采用ANSYS中一阶优化方法,进行全桥铅芯橡胶支座动力控制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单条地震波输入优化分析表明:连续梁桥中墩和边墩LRB优化参数之间有明显差异,最大差距达42.18%。由于4组单条地震波激励下LRB参数优化解差距较大,进一步以4条地震波作为激励进行支座设计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对于铁路连续梁桥,多条地震波激励下得到的目标函数最优解较单条地震波时更安全。故在实际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减隔震支座参数宜采用多条地震波激励下得到的优化值,以确保连续梁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相似文献   
215.
低温容器稳压供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温容器稳压供气原理,建立了挤压式稳定供气系统设计计算步骤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所需水浴式盘管汽化器及增压器的传热面积,供气温度及初始自增压规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合,具有较好的工程计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6.
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轨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北京地铁轨道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北京地铁轨道工程进行分析和小结。通过提高标准化设计程度,对各条线的工程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分析,思考又好又快地进行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的轨道设计。总体思路是:轨道工程设计要提高标准化设计的程度,针对各条线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创新,展开精细化设计,配合做好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的全过程,以及推进减振轨道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与规范化等。  相似文献   
217.
为了保证管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管道进行迁改,与阀门联箱配合使用,设计了一种带压开孔机.该设备采用轻质合金,主轴采用二级手动进给设计,中心钻刀刃上方设计有一段螺纹,将电机和法兰盘组合设计.文中设备质量轻,进给快速平稳,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218.
于淑兰 《北方交通》2007,(10):51-53
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关于T梁、箱梁翼缘有效宽度的计算、使用场合的理解。  相似文献   
219.
货物交付制度是运输合同法律的重要内容。《鹿特丹规则》系统规定了货物交付制度,确立了收货人接收交付和确认收到货物的义务,规定了不同运输单证下的交付规则,与现行的法律比较存在诸多差异。中国航运企业应研究、借鉴货物交付新规则,完善货物交付制度。  相似文献   
220.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钧 《隧道建设》2013,33(5):337-342
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 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