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54篇
公路运输   426篇
综合类   159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238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1.
某地在滨海相淤泥质地层中用浅埋暗挖法成功施作了地下过街道,打破了淤泥质地层是暗挖禁区的观点。从这一案例出发,简要地论述了注浆对地层的改良效果以及浅埋暗挖施工工艺在淤泥质地层中的应用方式,为在其他淤泥质地层中进行暗挖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2.
从西安地铁某基坑工程设计入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分析与计算,阐述了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首次在西安地铁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基坑支撑体系和车站主体结构抗浮性能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基坑信息化施工等方面均进行了分析、论述,为连续墙支护体系在西安地铁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13.
依据地铁车站的温度裂缝理论,说明混凝土收缩及温差是结构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温度缝设置的合理间距,以及取消温度缝的可能性与措施.采取以防为主,使用温控施工技术,降低水化热值则能起到加大温度缝间距的目的.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影响隧道温度应力的因素,如水化热、骨料、入模温度、养护、后浇带等,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地铁工程设计及建设管理实践,对地下车站各层板设置坡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过去的地铁车站设计中,几乎所有地下车站都采用的斜坡的设计,导致地铁车站设置在斜坡上,给设计、施工、运营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根据设置平坡后的排水思路,提出车站各层板及纵向水沟完全可以设计为平坡,并在深圳地铁3号线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在地下车站中推广采用平坡,并建议修改规范。  相似文献   
115.
基于用户的综合运输通道结构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综合运输通道内用户出行需求和供应特点,对传统的通道结构配置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效应出发对综合运输通道结构进行了界定,建立了通道内运输方式的多维Logit选择函数,提出了综合运输通道结构合理配置方法,并运用极大似然法给出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最后,通过西南出海通道(成渝段)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Metro station corridor and passengers are described as a G/G(n)/C/C state‐dependent queuing system with a general random arrival interval G and a general random and state‐dependent service time G(n) to offset the shortcomings in existing design methods. The corresponding G/G(n)/C/C state‐dependent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and its high‐fidelity is tested. Then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designed to determine corridor width.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M/G(n)/C/C and D/D/1/C queuing models, are applied to design corridor width in a numerical example of 48 combinations of passenger flow rates and level of service (LOS). The designed corridor widths are tested in a micro‐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rridor widths obtained by the new method are 0.357 m (7.4%)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methods on average; the area per passenger of the new method increases 10.53% and 11.6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widths designed by the new metho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LOS under various passenger flows, whereas 93% of the corridor widths obtained by the other two methods fail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OS, and the corridor widths designed by the new method have high elasticity coefficients of LOS‐width.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7.
岩体参数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某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沿室群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问题,通过岩体弹塑性理论分析及以数值模型对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不同组合的多种方案计算和分析,得到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对洞室围岩稳定影响程度大小,为工程勘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9.
交大大道位于上合示范区南北纵向发展轴线,南接西海岸新区昆仑山路,北接营旧公路,可联系黄岛、上合示范区、少海、临空经济区等组团,既是区域内部重要生活服务性城市主干道,又承担着南北向过境交通,交通功能十分重要。从项目背景、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和总体设计等方面对交大大道方案进行介绍,内容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市政排水管网、公用管线、轨交地铁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凸显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和排水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以浦东新区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背景,根据项目特点及复杂边界条件,在分析和梳理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桥梁结构及交通压力等制约因素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了一种在狭窄地下空间施工污水管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