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97篇 |
免费 | 168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83篇 |
综合类 | 3603篇 |
水路运输 | 211篇 |
铁路运输 | 6525篇 |
综合运输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629篇 |
2020年 | 642篇 |
2019年 | 485篇 |
2018年 | 307篇 |
2017年 | 593篇 |
2016年 | 597篇 |
2015年 | 662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742篇 |
2012年 | 1048篇 |
2011年 | 1023篇 |
2010年 | 630篇 |
2009年 | 471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651篇 |
2006年 | 630篇 |
2005年 | 456篇 |
2004年 | 364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研究目的:针对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进行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数值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对 以Fluent为平台、利用VC 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三维粘性、小等熵、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avier-Stokes方程,用有限体积法进行区域离 散,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内和列车内外瞬变压力的变化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将隧道内瞬变压力的波动情况与列车的运行情况相结合,对此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研究结论:计算过程中,Fluent的命令流能灵活地实现CFD分析中的众多相关功能,为工程设计和研究提 供了有力的开发平台和分析工具。Fluent不仅具有完备的系统开放性,还可利用C语言编制自己的程序模块来 丰富其功能,在工程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境内地区铁路的良好接驳是充分实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外联功能的必要条件。简要分析了两者的分布特点,研究了两者的接驳方案,确定了接驳站点分布及其功能分工。结合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重点介绍了石龙站和新东莞站两个接驳站点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9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事故故障是影响其运营安全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为加强历史资料的规范保存和有效利用,实现事故故障信息的准确录入、快速查询和科学统计,并做出预警提示,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统计及预警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着重论述了事故故障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4.
列车脱轨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脱轨原因、脱轨评判标准、脱轨试验及脱轨分析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脱轨研究进行了简要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脱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南大学列车脱轨研究组在近10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列车脱轨分析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及实质性的应用成果,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脱轨研究需进一步进行的工作提出了作者们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5.
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的主要任务和列车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阐述了列车通信网络(TCN)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国内外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列车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97.
98.
龚伟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1):18-20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正向网络化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换乘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方案必须适应换乘站的运营模式以及工程建设的需要。对换乘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方案进行初步的探讨。其工程实施方案可按大厅型收费区和交叉型收费区两种方案考虑。建议换乘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采用单车站计算机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99.
何永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1):31-34
在总结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建筑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明挖矩形隧道直线段、平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方法, 给出了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简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车辆转向架构架裂纹的整改方案及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的方法。以线路运营试验检测到的载荷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构架裂纹的部位和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本试验的试验载荷,提出了试验结果的评定标准,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通过对构架的裂纹处采取补强措施,可改善构架的应力分布,提高构造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