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8篇 |
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83篇 |
综合类 | 401篇 |
水路运输 | 184篇 |
铁路运输 | 366篇 |
综合运输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跳车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浙江台州浃里陈大桥成功地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跳车问题,同时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桩顶和桩间土的土压力测试以及沉降观测,较全面地研究了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土受力特性以及沉降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借鉴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32.
大粒径碎石桩能克服由于地基强度较低而难以成桩的问题,它是超软弱淤泥地基土加固处理方法之一。实测资料得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比天然地基提高了2、8倍左右。实测沉降量比相邻段用砂井加l土工布处理,沉降量减少约30%。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实测沉降速率表明,只要大粒径碎石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路堤填筑期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填土速率问题。从桥头相邻两种地基处理方式沉降与沉降速率比较分析得到,碎石桩可起到缓冲过渡区的作用,可减轻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大粒径碎石桩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某桥头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34.
黄土山区公路建设存在大量V形冲沟,使路基产生过大工后沉降,为解决工后超标准沉降问题,减小工后沉降处治成本,需设计路基预抛高(预留沉降量),使公路交工验收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现行规范对如何布设预抛高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高路堤沉降分布规律,提出其预拱超填方法,针对此类问题依托渭武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对试验路历时2年多的沉降观测,得到路基施工期、路面施工期及公路通车1年后的路基沉降数据,提出黄土高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堤沿时间及纵、横断面的沉降分布特征,为黄土高路堤填筑末期预抛高的布设形式奠定了基础;基于超限学习机算法,建立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沉降观测数据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定量分析填土高度、施工速率、路面重力、路基路面验收时间及交通量修正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提出基于可靠度的黄土高路堤预抛高预测模型及公式,据此给出基于超填平衡的试验路纵、横断面预抛高设置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预抛高模型及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沉降预测模型精度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末期预抛高的详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36.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s of long-span spatial groined latticed vaults (SGLVs)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which always are on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structural wind resistance design. Incompressible visco-fluid model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tandard k-εtwo equation model and 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 (SIMPLE)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flow turbulence. Furthermore, the structural dynamic equation was set up, which is solved by Newmark-β method. And several sort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such as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nodal displacement responses and wind loads were suggest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here the SGLV consisting of the cylindrical sectors with different curved surface was chosen as the example,the influence on the relativ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s of the closed or open SGLV caused by such parameters as the number of cylindrical sectors, structural curvature and the ratio of rise to span was investigated. Finally,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on the local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structural surface and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of SGLV we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37.
针对近年来上海市重大市政桥梁工程桥头跳车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预沉法、减沉法和综合法处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机理,总结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特征和变化规律,认为处理路桥过渡段沉降应根据具体地基条件、桥台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工期要求等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探讨了不同地基加固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和措施,获得了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并对各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8.
39.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修筑了4段连为一体的试验路堤,其中3段含土工格栅加筋层,格栅层间距各不相同.用土压力盒测量了每段路堤底部的竖向土压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用该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加筋层间距以及路堤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弹性模量对加筋路堤沉降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加筋路堤的表面沉降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其根本原因是加筋路堤内部的竖向应力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降低,而水平应力却随之增加;(2)加筋路堤的整体性和竖向变形的均匀性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提高,这有利于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条件,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0.
不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地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BP神经网络3种方法,用M ATLAB语言编制程序将不等时距序列转化为等时距序列,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沉降.由于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可以避免常规插值法所造成的一系列误差.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利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BP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联合建模所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2%,5.9%和4.6%.由此可见BP神经网络和灰色理论联合建立的GM(1,1)模型用于预测路基沉降最为精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