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137篇
综合类   140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Abstrac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oretical, as well as methodological. It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visual impact and reports research by the author on people's evaluation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different man‐made facilities in different coastal‐area contexts and other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asked to react to slides developed through the use of landscape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to simulate the appearance of a building in the landscape, while systematically varying the visual relatedness between the two. Specific interest centered on the variable of congruity vs. contrast between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landscape context, manipulated by co‐varying the attributes of color and size to create a five‐point scale of contrast/obtrusiveness. The hypothesis was that judgments of appropriatenes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judgments of liking, would vary inversely with level of contrast. The role of two further variables,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building in its setting,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setting itself,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author reviews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volved where subjects respond to visual stimuli for purposes of judging change in visual quality. Thes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clude: stimulus‐selection and problems of simulation, choice of response measures, and choice of respondents, and the treatm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author calls for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scales and indices such as “perceptually‐releva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22.
邓恒 《汽车电器》2007,(8):29-32
以整车装车与跑车验证案例为背景,讨论汽车开发过程中汽车电器故障诊断的方法,阐述如何应用零部件置换原则来分析故障的重要性等级(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形成零件组和建立机床组的新方法,实现了生产流程分析法与编码分类法的综合.对于成组加工单元,本文把设备负荷与零件相似系数一起作为形成成组加工单元的主要因素,获得了合理的零件组和机床组,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计算性.  相似文献   
24.
冗水 《铁道建筑技术》2012,(9):24-26,45
针对异形屋面结构中经常采用的不规则形状折梁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AutoCAD三维立体图的方式,完成不规则折梁钢筋的翻样,化解翻样难度,提高翻样效率,保证翻样精度,同时阐述了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装问题。  相似文献   
25.
基于Matlab数学软件,对采用“K”法计算的抗滑桩锚固段内力和变形计算过程进行了程序化设计,使得充分保证抗滑桩设计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且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并把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滑坡处治中抗滑桩的设计计算。研究成果对今后滑坡地质灾害的抢险,保证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可视化桥梁结构计算系统VMAS是用VB5写成的全中文32位Windows应用软件,它集建模、计算、结果查询于一体,具有静力、动力和屈曲分析功能。文章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既有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理论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困难和不 足,提出了一种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横断面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通过修改地形模型达到地形上显示三维线路模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8.
结合通平高速公路工程实例,从预制件制作、预制件拼装和材料与设备等方面介绍一种路基下边坡新型混凝土拱形骨架护坡的施工工艺。由于这种拱形骨架护坡为国内首次应用,其内容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9.
按照公路等级、设计时速、平曲线参数,确定公路超高过渡段的旋转方式以及公路加宽过渡段的计算方式,选择Visual Foxpro 9.0作为开发工具,结合VBA命令,在Microsoft Wor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数据录入模块、平曲线超高及加宽计算模块、结果打印输出模块作为系统的三大功能部分,实现公路平曲线超高和加宽的计算机辅助计算,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0.
在ANSYS软件中,利用APDL语言建立客车骨架的三维数据模型,分别对客车骨架六大片的驱动尺寸和部件质量进行参数化和参数提取.通过可视化软件VB与ANSYS连接和调用,实现客车骨架强度的有限元分析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