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373篇
综合类   264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17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交通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交通行为特性,对不同地区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速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交通行为受年龄、地域等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对车辆振动舒适性进行型式试验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拖车为对象,研究空簧悬挂对车辆垂向振动舒适性和地板振动的影响.对车辆的多体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德系空簧时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较使用日系空簧时提高了约10%;而在德系空簧辅以二系垂向减振器的组合悬挂下,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介于使用德系空簧与日系空簧之间.对车辆的刚柔耦合仿真表明:当车辆以不低于300km· 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高频垂向振动主要为转向架上方的局部模态振动,而且随着速度的降低,其振动能量逐步减小或消失;车体地板中部的振动是以1阶和2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为主的中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形式关系不大;当车辆以低于300km·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垂向振动主要是低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方式有较强的相关性;增设二系垂向减振器后,虽然可以弥补德系空簧低频性能的不足,但有可能因高频阻抗过大而造成1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研究高速铁路邻近车站曲线最小半径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列车-线路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不同曲线半径对通过列车和停站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列车经过车站邻近曲线时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列车平稳性指标大于停站车通过车站临近曲线时的相应指标;停站列车通过距离车站较远的圆缓点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平稳性指标能够满足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考虑富余量,停站列车速度采用通过曲中时的车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岛市地区气象条件和轨道交通11号线运营需求技术分析,结合其他城市变频车辆空调运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变频车辆空调可变制冷量、除湿控制、节能舒适的技术特点,对青岛轨道交通运营车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在青岛地区采用变频热泵车辆空调来满足青岛海洋性气候,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绿色、智能、舒适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新干线为提高车辆乘坐舒适度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车辆动态模拟装置在评价车辆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车辆动态模拟装置在车辆部件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区站点周边步行网络整体度受主干道、快速路、高架桥三者影响最大,河流和铁路次之,少部分站点受轨道交通高...  相似文献   
10.
A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GPFC) was proposed to control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control performance. The GPFC employed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position output error of the sprung mass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the traditional fuzzy controller (TFC) in controll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to suppress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for improving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TFC used; however, the TFC or GPFC was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resulting in a large tire deflection so that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in the vehicle becomes worse than with the original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this work developed an enhancing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EGPFC) that not only had the original GPFC propert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tire dynamic effect into the controller design, also using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next tire deflection error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another TFC,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road-holding cap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e EGPFC has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s in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to improve the ride quality and in reducing the tire deflection to enhance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an both TFC and GPFC, a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