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9篇 |
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79篇 |
综合类 | 476篇 |
水路运输 | 169篇 |
铁路运输 | 386篇 |
综合运输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内外多模式交通转换的“交互平台”和城市的“对外门户”.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规划、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衔接换乘模式以及客流组织等因素,将对城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和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2.
文章针对快速地铁车辆,从影响乘客舒适性的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对地铁车辆的舒适性、评价标准、控制标准进行描述;分析了与气动效应相关的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车体断面等车辆设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从气动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为快速地铁车辆的气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3.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1):95-98
感知、评估和反应,这3个基本步骤是全自动系统运行的基础。在铁路领域中,为达到列车全自动运行所需的技术成熟度,需对上述3步相关技术开展大量研究。针对第一步感知,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与众多合作伙伴联合开展Sensors4Rail项目,开发和测试集成环境感知、实时定位和数字地图等功能的智能系统,并在汉堡举行的2021年国际智能交通系统(ITS)大会上首次向公众展示装备该系统的汉堡S-Bahn。文章将对该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84.
在尚未电气化的铁路线上,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就其运行的适应性和乘客的舒适性来说,内燃机车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运输牵引工具。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当代的内燃动车组在运行性能、乘坐舒适度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惊人的进步。某些厂家已生产出双模式动车组(电力和内燃牵引),这种动车组在任何铁路网上都可通行无阻,从而最佳地利用现有铁路网线路。例如,西门子公司 相似文献
785.
候车是公交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候车时间是决定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 目前,获取乘客候车时间的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法和视频采集法. 但是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仅能实现小范围典型站点的候车时间的调查,无法快速完成线路甚至线网级别的候车时间采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公交GPS和IC 卡刷卡数据,采用非时齐泊松过程理论构建了乘客到站模型,并给出了一种离散条件下任意时刻的乘客人均候车时间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动态准确的获知不同站点、线路和线网乘客的人均候车时间. 基于此方法本文计算了1 d 内北京公交606 路全线的人均候车时间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606 路早晚高峰和中午乘客人均候车时间最短大约在200 s 左右,下午乘客的候车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86.
787.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闻乘客疏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788.
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评价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乘客行为特征为基础要素的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智能体(agent)理论的枢纽乘客行为模型与枢纽环境抽象模型;并进一步结合评价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为枢纽评价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手段,对既有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加以补充完善.通过实例分析,对动态评价方法进行了实施验证. 相似文献
789.
城市轨道交通通勤乘客心理及运营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勤乘客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提高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分担率.从公共交通通勤者的一般心理过程出发,从时效心理、实惠心理、舒适心理、愉悦心理等四个角度,阐述了公共交通通勘者,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通勤者的共性心理特征.研究表明,时效性和舒适性是城市轨道交通通勤者的核心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铁实例,提出了轨道交通服务对策,以尽可能满足通勤者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790.
自1997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首通段建成通车以来,广州地铁已运营了10年。10年来,我们始终把地铁运营安全看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将乘客利益作为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同时坚持不懈地强化管理、自主创新,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进步。随着地铁行车间隔的缩短,及乘客对服务要求的提高,确保行车安全、准点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地铁各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故障的及时性是安全正点运行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