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529篇
综合类   628篇
水路运输   93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针对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考虑网联车辆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不同通信技术,研究复杂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对比不同通信技术下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和普通车辆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进行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及稳定域解析.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解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2V/V2I的网联车辆比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混入对异质交通流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显著.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同时汇入普通车辆交通流的情况下,当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不会明显提高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而基于 V2V/V2I的网联车辆即使在低比例时,也会显著改善交通流稳定性;且基于V2V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平衡态临界速度值随着基于V2V/V2I网联车辆的比例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892.
为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遗忘因子极限学习机(FFOS-ELM)和粒子滤波(PF)的自适应交通流实时预测模型.首先,引入遗忘因子,推导带遗忘因子的极限学习机,通过增量学习方法实时更新预测模型参数,避免由于交通流时变性导致早期数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其次,利用粒子滤波消除随机噪声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经迭代计算达到系统状态最优估计与预测能力,实现未来交通量预测精度的提高.最后,利用桂林市某主干路检测器数据进行仿真,将预测结果与基础的极限学习机、带遗忘因子的极限学习机等在线模型以及时间序列(ARIMA)、支持向量机(SV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等离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自适应预测模型预测误差指标明显下降,均方误差变化维度下降到0~2.5之间,模型在路段整体的交通流拟合情况及具体的预测精度上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93.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条件下的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将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引入经典的BPR函数,推导了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最后,设计了数值实验讨论了自由流速度(自由流行程时间)、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和安全车头时距对路段阻抗的影响.结果 表明:(1)当路段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引入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2)当自动驾驶车的渗透率为30%时,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对行程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3)当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而随着路段流量的增大,自由流速度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共同决定路段的行程时间.相关成果可为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94.
文章针对菜市口(宣武门外大街口)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经典的Webster法对交叉口进行重新配时,并且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特点,对改善后的配时方案设计了相位间的迟起早断控制。同时运用VISSIM软件,以平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输出的数据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和平均停车时间。  相似文献   
895.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汉封城令对交通流的影响,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移动手机漫游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交通流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武汉封城令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封城令发布后,浙江—湖北每日交通流量和疫区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满足自然界的Taylor定律,即交通量的自然对数和疫区每日新增感染人数的自然对数线性负相关;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不得不”离开的状态下逃离危险区域,而武汉封城令和紧急状态令对人口的出行影响具有1d的时间滞后性,其短期出行峰值持续时间为3d左右;政府发布武汉封城令使疫区交通出行量出现短期增长,但长期来看,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加谨慎,降低了流行病大范围传播的风险。据此,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形势下,建议政府部门可在海外各国疫情紧急发布状态后的1~3d内,实施海外输入交通流严格管控,并至少持续一周时间。  相似文献   
896.
897.
898.
我国的多数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其集中表现在交通高峰期大面积、规律性的严重拥堵,本文就此分析了大城市交通的结构与特征,并结合“高速道路”在大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高速道路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99.
高速公路交通流控制仿真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的角度,结合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确定性和随机性共存的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控制仿真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利用计算机仿真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详细列举了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仿真优化,参数辨识,交通流状态估计,控制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控制系统效果评价及系统实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00.
本文在已建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宏观、动态、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流中等密度区(15≤P≤Pcrit辆/公里/车道)流量大、车速高且存在潜在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中等密度区的主线可变速度控制和入口匝道局部积分反馈联合控制策略,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控制效果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主线可变速度控制和入口匝道联合控制策略可以消除某些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