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游艇业》2005,(1):86-91
一个周家、一个时代的昌盛,体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其影响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32.
今年10月,有幸随日本东京卡车展考察团赴日本考察10多天,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路过,日本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来说,日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书和历史书上那个小小的图形,日本给我的印象,简单又细致,更不缺少美好。  相似文献   
33.
受德国青年公益协会(CJD)的邀请,学院组团赴德国进行为期10天的职业教育与数控培训基地的考察。短短的考察使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德国职业培训的情况,亲身感受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魅力,对德国教育通道、基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培训的实施过程及考核方式、培训教师的资格与认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4.
文龙 《汽车导购》2006,(10):61-63
市场上的新车型可以分为“实力派”和“印象派”两类,虽然它们都是媒体和消费者很关注的,但是“实力派”是真正销量大的,而“印象派”是那些看的多,买的少的车型。很明显,厂家都想把车型打造成实力派车型,拥有“全球同步第八代”、“总销量逾1800万辆”等众多光环的CIVIC是名不虚传还是厂家作秀,市场是检验车型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5.
陈磊 《摩托车信息》2012,(5):98-101
港城湛江因其美丽的海景和诱人的美食而名声在外,而同有港城别称的连云港则低调了很多,以至于很多人只闻其名,而对这座城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网络上有很多连云港人编写的段子,用非常欢乐的对话来吐槽外地人对于连云港种种稀奇古怪的误解,同时也顺带自我调侃一下身为连云港人的某种尴尬。不过随着近年来连云港旅游项目的陆续开发。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当你问起他们对于连云港的印象时,得到的回答多半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36.
张陆  王涛 《汽车生活》2008,(9):22-25
虽然在这次采访之前,我并没有见过王迈本人,但对他的作品印象却非常深刻,尤其是那组《智擒石油怪》,他用诙谐的方式将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了一个辛辣的讽刺。这甚至让我在跟他通电话时有些忐忑——一个对能源问题有着深刻理解的艺术家,对于汽车的态度是否也是这般尖锐呢?  相似文献   
37.
马达  吕冰峰 《摩托车》2012,(2):12-18
尽管近年来,电动车如火如荼,席卷市场,无情的蚕食、鲸吞、分流、割裂了本属于"弯梁车"市场份额,但在摩托车的版图上,这种号称"国民车"小排量机车,仍然占有摩托车的半壁江山。"得弯梁者得天下",这句话虽不如前几年甚嚣尘上,但笔者始终认为:电动车到底能走多远,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国情而论,谁又能说,未来不是弯梁车的天下呢?2011年10月13-14日,第十届重庆摩托车博览会盛况空前,笔者有幸走马观花,现将各大派系推出的弯梁系列与读者分享。摩托车展,历来都是车市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38.
德国是一个汽车大国,8 000多万人口拥有5 000多万辆汽车.笔者在德国学习和考察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德国的交通安全特别好.对比我国目前的交通安全状况,有益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39.
提起海南岛,我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碧海、蓝天和椰林,但真正的海南恐怕不止于此。于是我们用六天时间做了一次环岛游  相似文献   
40.
由于尊崇自由主义文艺观和同属京派文人阵营的缘故,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一些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总体上带有印象批评的特点,重视感悟和直觉。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应该看到他们的文学批评在内在精神上更有实质的差别,他们在审美的现代性意识以及现代批评范式、批评态度等很多地方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谓貌似而神离。而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李健吾和沈从文的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