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47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辅助桩做平台基础搭设平台,解决长江裸露岩层下灌注型嵌岩桩施工平台的问题;采用岩面理坡栽桩、框式导向架及钢制替打跟进技术解决在长江裸岩、急流的条件下,下沉超长、超大直径钢护筒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32.
杜引光  徐卫 《公路》2005,(2):50-51
现行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在弱风化岩层及岩溶地段条件下的嵌岩桩设计规定不尽全面或欠合理,在通过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分析后,对规范有关嵌岩桩设计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3.
主要针对小金口互通立交桥主线1^#,2^#高架桥地质复杂的情况,概括的介绍了其所采用的基础形式,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采用的措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4.
人工挖孔技术在山区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人工挖孔在桥桩施工中的机具配备和工艺流程,通过施工实例具体分析人工挖孔的施工特点和注意事项,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对2台国Ⅴ车用重型柴油机进行了ESC和ETC循环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对颗粒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采用DOC+DPF和SCR两种技术路线柴油机的SOF和PAHs及其组分,对它们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下还是ETC循环下,DOC+DPF路线发动机PM排放中SOF含量以及PAHs排放总浓度都要明显低于SCR路线发动机,PM中菲和芘的浓度会降低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36.
岩质破碎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事故,对深埋、长大、地处岩质破碎区隧道的塌方处理是施工技术难点.基于水平岩层破碎地质段隧道塌方的工程处理实例,介绍了一种处理隧道衬砌端头塌方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7.
基于遗传算法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样品集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遗传算法优化方法在南丰蜜橘内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的建模集样品选择中的应用,根据优化结果建立了南丰蜜橘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数学模型。研究选择的波长范围为350—1800nm,应用遗传算法优化建模集样品,优化后建模集样品数量由89个减少到36个,累积变异系数达到99.9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达到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建模样品数量大大减少,且保证了南丰蜜橘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数学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卡钻是钻探中的一种事故,常易造成较大损失.文章从岩层、钻井液、钻探设备、施工因素方面分析了卡钻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结合向莆铁路钻探中的卡钻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基于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缓倾岩层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价与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建立针对缓倾岩层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风险评价中,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3DEC判断围岩及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实践表明,针对缓倾岩层隧道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结合定量数值模型分析,有效提高评估施工风险的可靠程度与支护设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以期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40.
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岗城隧道位于陕西省横山县,为一单洞双线隧道,全长4 575 m.施工中发生突泥塌方,涌泥约1 000 m3,塌方处隧道埋深94 m,地表最大沉降5.137 m,针对突泥塌方段的特点,对于岩层加固进行了"大管棚+上半断面超前预注浆"法、夯管法和冻结法的比选,推荐采用"大管棚+上半断面超前预注浆"法施工.研究结论:(1) 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方案选定合理;(2) 岗城隧道涌泥涌砂塌方地段的超前支护注浆加固是治理塌方涌泥有效的方法.(3) 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证明了做好地质超前预报是安全施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