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岩爆发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应力条件、岩体结构及其性能、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施工因素等方面着手。对岩爆发生条件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地质学对地质构造的认识正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纵深发展,以提高对其判断的准确性。对影响公路与桥梁建设的一些地质构造,同样有进一步判明其客观存在的必要。该文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为例,最化分析了一桥位下部的褶皱构造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以期探讨定量分析在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京珠国道主干线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处于太行山前强震活动带南段。为此,研究该段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和路区稳定性,并提出公路工程地质对策,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将会避免或减小因地质方面的原因而造成公路建设中的失误和损失。  相似文献   
64.
基于神延线黄土隧道塌方实例,用统计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初步揭示了黄土微地质构造对黄土围岩稳定的影响方式及造成黄土隧道塌方的作用机理,分析并掌握黄土微地质构造对黄围岩稳定的影响和方式及造成黄土隧道塌方的作用机理,对于黄土隧道塌方预报及黄土隧道施工的防灾、减灾有积极意义,在工程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澳门地区沿岸工程地质条件及填海造陆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澳门地区的填海造陆是今后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中简要地概述了澳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地貌以及第四纪地质的沉积特点,提出研究分析近岸工程地质条件夺填海造陆工程的重要意义。接着对80年代初以来的主要填海造陆工程进行了回顾。本文首先对澳门沿岸进行分区,并分别简述其工程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填海造陆的地域和前景,为今后的填海造陆提供指导性佐证。最后明确指出今后填海造陆应着重研究  相似文献   
66.
滇西地区的地热资源丰富,部分隧道工程在穿越水热活动带时会面临高温挑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为揭示水热活动带下的隧道热害特征,以腾越隧道为例,采用地质构造勘察法和温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内的水热活动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地热流值对区域地温带进行了划分,利用SiO2地热温标对隧道热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地质构造影响,该区域水热活动的热源来自火山岩浆,褶皱与断裂是热水循环增温的主要通道,水源补给则来自大气降雨,热水循环、增温、径流期间的水岩反应导致水体Ca2+上升;腾越隧道沿线以中、低温地热系统为主,该区域内的热量传递以热传导为主,隧道全线的热害占比高达87.3%。  相似文献   
67.
回龙山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对回龙山隧道区址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对地应力场方向进行了推定,以期对其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地形与地质构造偏压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三凯高速公路松皆雅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的现场调查,对隧道支护结构压溃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加固处治方案。结果表明,地形偏压和地质构造偏压的复合作用是引起地表岩体开裂和支护结构压溃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形偏压不显现的情况下,顺倾地质构造偏压对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起着控制作用。针对不同偏压情况,提出了地表锚索、抗滑桩加固和洞内支护加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实践证明了处治方案的合理性,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9.
研究目的:金沙江特大桥位于滇西北虎跳峡地区,工程区构造环境十分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受外围强震带的波及影响较大,遭受历史地震的最大影响烈度达到了Ⅷ度。依托现场调绘、钻探、物探、平硐勘探及室内外试验等获得的新近地质资料,从区域活动性断裂特征、地震活动性、构造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桥位的比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近场区呈断块构造格局,挽近时期以来,表现为断块本身的间歇性整体抬升,地应力总体上以水平应力为主;(2)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对桥梁工程影响最大的是中甸-龙蟠-乔后断裂带,全新世以来活动明显;桥址区50年10%超越概率的烈度为7.9度,基岩加速度峰值取226.7g,未来百年内仍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3)工程区构造稳定性较差,桥位宜差中选优,在场地稳定指数较小的区域通过;(4)本研究成果对构造活跃区桥梁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公路与汽运》2006,(3):155-155
宁常高速茅山隧道最浅处仅0.8 m,西隧道左线进口132 m,最大埋深仅7.25 m。开挖后,洞顶草根、树根依稀可见;三车道大跨度(有效净宽15.65 m,开挖宽度17.33 m),超扁平(扁平度为0.553 m);介于茅山东西活动断裂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纵横交错,出现多处溶洞;围岩类别低,Ⅱ类围岩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