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对复合通道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了高、快速路复合通道的积极意义,提出复合通道建设的难点主要为通道走廊的选择与布局模式的选取、降低节点复杂程度、解决各系统间的转换需求以及施工组织复杂.并以佛山市广佛新干线复合通道为例简要介绍了上述几个难点的处理思路,最后分析了复合通道建设存在的几个要点问题,为该类型道路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湖北省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湖北省城镇化达到52%。因此,研究借鉴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特点和经验,对于我省经济发展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美、日、印等国的城镇化过程及经验教训,结合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强调,在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这将有助于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将使之前备受关注的“铁路城镇综合体”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34.
2005年区域物流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区域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推动和发展之后,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战略,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5.
以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来构建郑州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对农村新型城镇职能转型、城镇空间布局及城镇地域整合等问题的解读以及新型城镇化保障体系的探讨,有利于创新郑州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升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而促进郑州城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6.
2013年是中国重汽收获合资和转型成果的一年——吸收德国曼发动机和整车技术的7平台(9L以上)、5平台(4~ 9L)以及轻卡系列产品终于导入市场,同时,经过将近3年对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的调整,中国重汽着力建设的重、中、轻、客、特车辆平台新格局已经形成.对中国重汽来说,在各方面作好准备之际,即将到来的2014年又是一个新起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政策或将为重卡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中国重汽将2014年定为"品牌、质量、效益年",期望通过坚持多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营销网络管理,达到整车销售20万辆,其中重卡销售14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7.
3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影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的那样:“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经济结构战略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9.
<正>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交通的发展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城市经济总量在迅猛加大,城市人口也在快速集聚,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如何在我国快  相似文献   
40.
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既要严格保守耕地面积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又要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粮食生产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显著矛盾,探索以人为本、以多元目标为核心的适合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