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48篇 |
免费 | 16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279篇 |
综合类 | 4662篇 |
水路运输 | 515篇 |
铁路运输 | 7884篇 |
综合运输 | 29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7篇 |
2023年 | 790篇 |
2022年 | 950篇 |
2021年 | 1112篇 |
2020年 | 1123篇 |
2019年 | 705篇 |
2018年 | 434篇 |
2017年 | 567篇 |
2016年 | 501篇 |
2015年 | 836篇 |
2014年 | 1317篇 |
2013年 | 1364篇 |
2012年 | 1360篇 |
2011年 | 1615篇 |
2010年 | 1484篇 |
2009年 | 1538篇 |
2008年 | 1505篇 |
2007年 | 1323篇 |
2006年 | 1070篇 |
2005年 | 942篇 |
2004年 | 939篇 |
2003年 | 752篇 |
2002年 | 666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29篇 |
1999年 | 325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37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201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1):77-81
铁路是一种典型的带状交通工程,山区铁路往往穿越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质勘察工作量大。为基于常规的地质调查,快速分析出沿线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分级结果,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对岩体宏观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反演预测,建立基于常规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围岩宏观力学参数分级模型。同时,采用C#编制岩体宏观力学参数估算软件,应用该软件可以便捷地对岩体的多项宏观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分析。通过模型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GSI的取值是影响隧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关键性指标,并重点对道扎子隧道围岩的宏观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取值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对道扎子隧道混合岩地层的围岩进行快速分级,有效地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42.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9):89-93
双丰隧道是牡绥铁路最长的隧道和重点控制工程,其辅助坑道设置对隧道建设本身及牡绥铁路整体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隧道开工后因施工组织受客观条件影响,先后将设计的2座斜井由单车道变更为双车道;在2号斜井工区率先进入第三系泥岩后,开挖变形大,易发生涌水涌泥,施工受阻,通过对比研究斜井、迂回平导方案,推荐增加迂回平导辅助1、2号斜井工区施工;详细介绍斜井断面的拟定及新增迂回平导平、纵断面设计及优化和内轮廓拟定等,最终有效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和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243.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6):75-79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铁路隧道结构构造和常见震害形式的层次模型,通过采用1-9标度法、9/9-9/1分数标度法、10/10-18/2分数标度法、20/2~28/2指数标度法、90/8~98/8指数标度法等5种方法分别构建判断矩阵,借助Matlab软件求最大特征值λmax后,运用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得出计算一致性比例CR指标值,对5种常用权重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铁路隧道地震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时,采用9/9~9/1分数标度法计算权重值较为快速、准确、合理、便捷,可作为铁路隧道灾害定量损失评估权重值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44.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8):108-112
为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压力作用规律及二衬受力特征,依托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梁隧道,分别对隧道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现场监测,得出上述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沿隧道横断面分布特征,基于实测围岩压力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初支围岩压力和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随时间发展呈不同变化规律;围岩压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两侧大、拱顶小"的侧向挤压特征;二次衬砌围岩压力分担比例平均值在45.0%~70.3%;实测围岩压力较规范围岩压力计算出的二衬内力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45.
以往激光断面仪主要用于隧道断面的测量及隧道开挖过程中超欠挖的控制,还没有用于衬砌厚度的量测。文章主要介绍了激光断面仪在检测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中的应用,并通过对两个初支衬砌厚度检测的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46.
介绍赣龙铁路马蹄迳隧道出口段病害演变发展与整治的过程,从地质内因的角度对病害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7.
2006年3月3日—5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邀请来自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12名专家,聘请施仲衡院士为评审顾问,在哈尔滨主持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48.
微差爆破技术在广州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珠江新城站—猎德站区间采用的微差控制爆破施工技术,控制爆破各技术参数的选取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及取得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249.
结合赣龙铁路枫树排隧道内板式无碴轨道施工,对隧底基础处理、轨道板制造、CA砂浆研制及灌注施工、洞内控制测量、底座及凸形挡台施工、轨道板铺设及精确调整等关键技术进行说明,以便为客运专线隧道内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0.
赵胜利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6,(2):83-85
结合岩坑尖隧道群衬砌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介绍隧道衬砌常见裂缝的形状、产生原因,着重分析引起隧道衬砌收缩裂缝的敏感性因素,提出防治隧道衬砌收缩裂缝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