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36篇 |
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689篇 |
综合类 | 2689篇 |
水路运输 | 1544篇 |
铁路运输 | 1831篇 |
综合运输 | 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85篇 |
2022年 | 368篇 |
2021年 | 469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468篇 |
2013年 | 507篇 |
2012年 | 556篇 |
2011年 | 620篇 |
2010年 | 554篇 |
2009年 | 614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481篇 |
2006年 | 448篇 |
2005年 | 452篇 |
2004年 | 413篇 |
2003年 | 432篇 |
2002年 | 381篇 |
2001年 | 348篇 |
2000年 | 278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177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219篇 |
1995年 | 342篇 |
1994年 | 262篇 |
1993年 | 237篇 |
1992年 | 337篇 |
1991年 | 261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322.
介绍了张家界至罗依溪公路王村酉水河特大桥初步设计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该桥桥型复杂,结构新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23.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加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加固。针对该桥的病害情况,分析病害原因,介绍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24.
路基施工中,控制路基土含水量的目的往往只在于保证路基压实度,实际上,能保证路基压实度的含水量变化幅度,即最佳含水量的正、负增量范围是较大的.施工时,在这个范围内,使最佳含水量的增量保持适当的负值,则可以不仅满足压实度要求,还能提高路基强度,进而达到减小路面厚度或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之目的. 相似文献
325.
详细地介绍了在营业铁路线上公铁立交桥长较大时框构桥顶进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以及为保证铁路线的正常运行和顶进顺利进行所采用的顶进线路架空方案,可供同类型顶进桥涵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326.
327.
在钢混组合梁桥中,为实现混凝土板与钢主梁的装配式连接,提出一种主要由长螺栓、短螺栓及螺栓连接套筒组成的新型钢混螺栓连接件,该螺栓连接件的最大优势为易于混凝土板的拆卸。设计并开展新型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3组试件),并分析各直径螺栓连接件的剪力-滑移曲线特征及相应推出试件的破坏形态;研究新型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峰值滑移及抗剪刚度等力学性能,并与焊钉连接件相应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推出试验中新型螺栓连接件的破坏形态均为螺栓杆被直接剪断,螺栓连接套筒下侧混凝土仅出现微小裂纹,混凝土无压溃剥落现象;新型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约为螺栓杆抗拉强度的80%;钢混结合面的峰值滑移随螺栓直径的增大而增加,M27螺栓连接件的峰值滑移接近6 mm;螺栓连接件的抗剪刚度主要受螺栓杆和螺栓孔间隙的影响,随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在钢混组合梁桥中应用该新型螺栓连接件时,为减少螺栓连接件的使用数量,推荐采用较大直径的螺栓连接件。 相似文献
328.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这一新型结构可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安装,适应工业化建造,可显著提高建造效率,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为了对这种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全面研究,开展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连续梁桥足尺模型试验。试验以背景工程5×40 m结构为原型,采用"1跨+1/3跨"的试验梁设计方案模拟连续梁特性。开展了施工全过程的同步测试,对梁体变形、结构应力和体外束应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针对节段拼装连续梁的跨中断面开展了极限承载性能测试,分析了试验梁在极限破坏过程中变形、裂缝发展、体外束应力增量、主梁应力应变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采用"1跨+1/3跨"的设计方案能较好地反映连续梁的结构性能;施工过程中节段梁处于较好的弹性状态,跨内断面的纵向应力分布与体内束箱梁有很大区别,跨中断面纵向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极限加载过程中,裂缝首先在弯矩最大断面附近接缝处出现,并形成一条主裂缝,沿着接缝逐渐向顶板发展,截面的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结构的变形、顶板混凝土的压应力和体外束的应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因顶板混凝土压溃而丧失承载能力,试验梁实测承载能力为其设计承载能力的1.21倍;在极限加载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的最大增量为298 MPa。该新型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过程为一个缓慢的延性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符合桥梁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9.
为解决受周边既有环境影响下隧道出入口的展线难题,依托长沙市营盘路隧道工程实例开展系统性研究。结合桥、隧相连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一种桥、隧、路、堤组合结构方案,并对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及阐述。通过运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方案进行受力计算,结果表明: 护壁墙与隧道结构在位移的变化上基本达到协同变形,所设置的联系横、纵梁结构能有效地将护壁墙与隧道结构连接成整体,起到整体受力的作用。同时,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 大堤周边地表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5.44 mm,水平最大位移为6.72 mm,实际监测量均小于数值模拟的最大沉降量(21.34 mm)和最大水平位移(8.77 mm)。模拟结果对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组合方案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原始地貌,解决了特殊条件下的交通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330.
对基于频率法测试系杆拱桥吊杆索力的计算模型的选用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吊杆长细比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某实际系杆拱桥中吊杆索力的计算分析表明,随着吊杆长细比的不同,不同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有显著差异,需要根据吊杆长细比来合理选用计算模型,才能得到合理的计算精度。文章推荐了与吊杆长细比相对应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索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