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128篇
公路运输   1400篇
综合类   767篇
水路运输   727篇
铁路运输   302篇
综合运输   1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01.
杨先魁  孙国忠 《公路》1994,(2):50-53
沥青表处层与石灰土层二者间的搓动和龟裂破坏是沥青表处石灰土路面的一大病害。产生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冻融作用和石灰土早期强度低。为消除这一病害,衡水地区交通局在石灰土内掺入水泥进行了室内的冻融试验和试验路段上的路面早期强度测试及冻融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灰土路面顶层一定厚度内掺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基本上可以达到提高耐冻融能力和路面整体强度,而且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02.
沥青路面超重车轴载换算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轴重调查,获得重载车对路面的荷载状况,针对一般和两种特殊状况,通过理论计算获得重载车弯沉与轴重关系,由此推得超重轴载下的涸青路面理论轴载换算公式,再综合天津市实测弯沉分析结果,得最后推荐公式。  相似文献   
903.
曲线箱梁桥最主要的受力特点是弯扭耦合作用,其病害特征和加固方法存在显著的特殊性。该文基于曲线梁桥的3个基本方程,对其力学性能和受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某曲线箱梁桥进行计算,分析导致该箱梁腹板开裂、内侧支座脱空、外侧支座偏压严重等病害产生的成因,并对加固后的曲梁桥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增大截面加固方法,增加两侧腹板厚度等加固措施,能显著提高结构的抗剪扭承载能力,结构受力趋于合理。由于加固箱梁新旧混凝土间存在应力叠加和界面滑移,导致增大截面应变小于原箱梁应变,应力有所滞后。桥梁荷载试验表明该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4.
为了研究FRP筋与普通钢筋(HRB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在受弯过程中的裂缝开展机理及其计算方法,设计制作8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改变FRP筋种类、FRP筋直径、钢筋强度、FRP筋和钢筋配筋面积比以及截面配筋率等参数,对比分析试验梁抗弯承载力、裂缝分布、平均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给出FRP筋与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对其预测值和试验值进行分析,证明建议计算公式的精确性和合理性。根据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理论,结合现有试验结果,对21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开裂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正常使用阶段平均裂缝间距lm和受拉纵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的计算公式,修正裂缝宽度短期扩大系数τs,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短期最大裂缝宽度的建议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正截面仍符合平截面假定;随截面配筋率的增大,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均逐渐减小;单层配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比双层配筋大;平均裂缝间距建议计算公式精度较好;短期最大裂缝宽度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5.
结构性能检测和评价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可以判断路面结构的完好程度及其损坏发展的速率,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改建措施。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弯沉检测技术和设备进行了汇总比较;对我国规范中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指标值域转换模型,并推荐了相应指标的分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设中加入了"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应变取为0.01"的条款,文中从受弯构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分析了该条规定的必要性,建议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 62-2004)中加入该条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907.
预弯组合梁桥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预弯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7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弯强度试验和3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提出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实用计算方法,对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该方法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该计算方法已应用于多座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  相似文献   
908.
基于FWD弯沉参数可直接反映路面结构层不同响应的特点,利用弹性半空间理论中的布辛尼斯克公式,建立了结构层模量近似计算模型.进而应用FWD实测弯沉盆数据,对石安高速公路有关路段的结构应变状况及其承载力做出了评价,评定结果基本符合路况,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09.
对公路土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换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各相关规范中回弹模量与弯沉值换算公式和标准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明确了换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在使用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土基回弹模量值的标准和建立地区性回弹模量与弯沉值换算公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0.
文章通过某试验段CFG单桩及群桩施工过程中桩周软土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了单桩和群桩施工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累积及消散过程,对比了两者的一些相同点及不同点。分析认为,群桩施工过程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是各单桩对桩周软土影响的简单叠加,而是各单桩施工综合影响的结果,期间伴随着超静孔压的不断累积和不断消散,群桩超静孔压的这种反复累积消散的叠加效应将对桩周淤泥质软土产生很大的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