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6篇
  免费   320篇
公路运输   2203篇
综合类   1607篇
水路运输   906篇
铁路运输   816篇
综合运输   18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RH_2型动车组轴箱轴承常见表面损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 km级CRH_2型动车组在进行首轮四级检修时发现的轴承表面损伤的种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2.
岩溶地质构造在我国广泛分布,岩溶地质构造给地下工程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岩溶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损伤理论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岩溶体顶部弯剪破坏与边墙屈曲破坏两种力学模型。针对层状围岩推导出基于顶部弯剪破坏模式的临界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某岩溶区段地铁区间隧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提出采用玻璃纤维布、连续钢纤维增强织物与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创新性的弓形结构形式,采用先进的真空导入成型工艺,工业化制备轻质、强耐腐蚀、高承载性能的工程用大型结构梁,尤其可用于承受荷载等级较高的公路桥梁与承受重载列车的铁路桥梁。具体阐述了该弓形结构梁的制备工艺与受力机理,并给出了工程算例,展示了其具有可设计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4.
根据锚杆与桩的荷载传递过程的相似性,分析群锚荷载传递机理;引入群锚"加筋"效应的概念,考虑加筋效应影响下的群锚位移变化规律,建立群锚位移计算基本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更全面考虑锚杆间相互作用的群锚位移计算方法。通过改变锚杆间距、直径、锚固体长度,得到不同参数对群锚位移的影响。最后,采用该位移计算方法对某实验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5.
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分布特征、岩性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探讨,分析了地面工程及地下工程的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认为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特别是硫酸盐化学沉积层具有独特的性质,在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中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6.
动车铝合金车体焊接接头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铝合金车体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对加载顺序比较敏感,而传统的Miner法无法考虑载荷加载顺序。本文在损伤曲线法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及参数拟合算法,给出平均应力情况下使用此模型的扩展算式,并对铝合金焊接的对接接头、角接接头进行两级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模型计算误差小于10%,比传统的Miner模型有更高的精确度,说明这一模型可用于铝合金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计算。  相似文献   
77.
衬砌裂损是隧道病害中较为重要的类型,其产生原因包括很多因素。近年来一些复杂的隧道结构施工中即出现了衬砌的裂损,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安全隐患,裂损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结合九龙隧道衬砌病害,通过地形地质条件勘查、施工分析以及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考虑隧道所处位置实际地形条件、地层构造压力、施工顺序,重点对衬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地层稳定进行分析,为衬砌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和费用的确定应做到科学、合理和全面.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识别,并提出效益的量化计算模型,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80.
热斑、疲劳裂纹和应力开裂是钢铁制动盘摩擦面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热损伤现象,是导致疲劳裂纹失效的重要起因。研究摩擦面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对于防止制动盘的热损伤失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动盘热斑、裂纹和应力开裂3种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热斑形成的温度条件和材料的组织变化、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规律以及5种约束所形成热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