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55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隐身技术在军用移动电站排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军用移动电站排烟所带来的目标暴露问题,通过光学和红外隐身机理研究,设计系统隐身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净化系统符合排烟隐身要求。  相似文献   
182.
为明确高海拔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排烟结构合理的尺寸参数,以某高海拔铁路特长隧道为工程依托,数值模拟并分析救援站联络排烟道数量、直径以及平行排烟道尺寸对排烟效率、站内温度和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距火源越近,排烟效率、拱顶及疏散站台温度越高,且火源前端能见度显著高于后端,但不同排烟结构参数下的具体分布规律差异显著;随着联络排烟道数量增加,救援站排烟效率略有增加,救援站后端拱顶温度显著降低,部分联络排烟道会出现烟气倒流,救援站疏散站台特征高度能见度低于10 m的范围显著增加;随着联络排烟道直径增加,救援站排烟效率及救援站两端拱顶温度均降低,救援站能见度显著下降;平行排烟道尺寸对救援站排烟效率及站内温度分布影响较小,但随着尺寸增加,救援站疏散站台特征高度能见度低于10 m的范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紧急救援站内联络排烟道数量设置不宜过多,推荐联络排烟道直径为3 m,平行排烟道断面宽度为5 m。  相似文献   
183.
184.
通过对目前我国客车整备库多排烟方案的分析,根据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研制了集烟诱导式排烟装置。  相似文献   
185.
施捷 《科技交流》2001,31(4):61-64,72
介绍地铁环控防排烟系统和各自运行模式并分析了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6.
技术状态良好的柴油机排放的废气 ,应为或接近于无色透明的气体。当废气颜色不正常时 ,表明发动机技术状态不良。驾驶员与维修人员应通过不同的排气颜色正确分析诊断发动机故障 ,从而达到顺利排除故障的目的。1 废气呈黑色排黑烟是燃油燃烧不完全的表现 ,是复杂的综合性故障 ,其主要原因有 : 空气滤清器过脏 ,充气不足 此时 ,可取掉空气滤清器 ,观察排气情况。如黑烟消失 ,则应对空气滤清器的滤芯进行清洁或更换。 供油时间不当 喷油时间过早 ,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偏低 ,燃油燃烧不完全 ,废气呈灰黑色。对此 ,应调节供油正时。 喷油嘴喷油…  相似文献   
187.
188.
通过初生婴儿的头围确定车门开度的上限值,利用气体动力学与燃烧学理论建立了地铁列车在隧道发生火灾时的数值分析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地铁列车在不同速度、不同开门方案下,排烟所需时间及车厢内外压强分布.结果表明,列车车门开度0.07m、车速为30 km/h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烟雾.在深圳地铁“世界之窗-赤湾”2号线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表明该应急排烟模式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89.
王东伟  戴新  李国江 《隧道建设》2018,38(6):992-999
为研究水下多匝道互通立交隧道的通风排烟特性,及时有效地排除隧道内烟气,以南昌红谷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CFD技术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火灾时纵向排烟条件下不同纵坡和火源位置的烟气蔓延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火源与匝道位置等多因素耦合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隧道东岸进口匝道排烟临界风速需大于2.5 m/s,各匝道射流风机均应开启,以保证匝道间分岔部位无串烟现象; 2)东岸出口匝道曲度大,隧道阻力较大,排烟临界风速为3.0~3.5 m/s时控烟效果较好,并宜选择流线顺畅、烟气流程较短的匝道进行排烟; 3)根据进出口匝道烟气蔓延特性的差异和相应试验条件下测算的排烟时间,提出对应的排烟策略,调整风机原设计的运行模式,以达到优化排烟气流组织、提高排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0.
谢朝军  刘龙涛 《隧道建设》2018,38(Z1):110-114
为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的合理方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根据机房位置的不同将地铁出入口排烟设计方案分为5类,从气流组织、土建影响、排烟效果等方面对在车站大系统机房设置排烟风机、在地下通道旁边设置排烟机房、结合出入口设置地面排烟机房、出入口通道顶部设置土建夹层作为排烟机房、在地面出入口屋顶设置排烟风机等5类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度超过10 m的多级提升出入口防烟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不同情况下建议采取的最佳排烟方案,以期为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