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32篇
综合类   90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84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汀塘圩大桥工程介绍深水河道中裸露河床桩基施工,以及水中系梁的施工,重点介绍桩基施工、平台搭设及系梁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水中溶解性固体指能通过滤器并于 10 3~ 10 5℃烘干至恒重的总固体 ,是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工程用水的一个必测项目 ,目前通常采用烘干称量法。该法虽是传统方法 ,但操作繁琐费时、耗电、耗水 ,成本较高。而采用LDS 1总溶固快速测定仪测定水中总溶固 ,可提高工作效率。介绍如  相似文献   
103.
胡南  弋安  黄健文 《中外公路》2000,20(5):49-51
介绍厦门海沧大桥水中桩基础施工一些事故的处理情况,其中着重对护筒漏浆、塌孔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究,并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研究目的:京沪高铁Ⅵ标段位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境内,全长158 km,多次跨越通航河道,其中吴淞江大桥跨越五级通航河道,大桥基础位于水中,埋置深,水中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差、风险大,是全线的重点工程.为了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周期,将水中施工变为陆上施工是本项目的关键.如何利用钢板桩作为深水基础止水围堰,将钻孔桩施工和深水承台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水中施工为陆上施工,保证深水基础施工进度、安全质量以及航道通航正常,实现京沪高铁控制性工程的节点工期目标.研究结论:通过本工程采用钢板桩围堰结合填芯筑岛技术方案的实施,成功将水中钻孔桩和承台施工改变为陆上施工,降低了施工风险,施工环境等到了较大的改善,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航道运输安全,同时本工程开工早,为本标段其他多处跨江、跨河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上海地区类似的工程建设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二郎山隧道全长约13.4 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在大范围松散堆积体(loose media)下进行浅埋(shallow cover)、偏压(eccentric pressure)隧道进洞施工(tunnel excavation)。结合二郎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条件下,对隧道洞顶原地表堆积体采用自进式锚杆加固,隧道轮廓线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对大范围堆积体坡脚增设C20砼挡墙反压护脚,同时在位于堆积体范围内的洞身增设钢管桩基础等技术措施,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6.
以太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技术,针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的边仰坡滑塌机理、处治措施以及二次进洞技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条件下,强降雨是诱发依托工程边仰坡滑塌的主要原因。雨水下渗弱化岩土体强度,在隧道进洞施工扰动下,形成贯通性塑性带,进而导致山体大范围坍塌。综合考虑滑塌体本身的稳定性以及隧道再次进洞施工的扰动影响,系统性地提出边仰坡处治以及隧道二次进洞方案,包括:适度清除坍塌体、局部刷方减重+抗滑桩、锚索(杆)加固以及反压回填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基坑明洞法穿越坍塌体、浅埋暗挖法(加强支护结构和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法)穿越塌方影响段的隧道二次进洞施工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表明,经综合处治后的边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上述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7.
包西铁路裴家塬隧道高边坡且下临河道,在施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双排小导管代替φ108管棚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08.
人工冻结技术是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以南京地铁2号线集庆门站进洞端头人工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为依托,对该超长水平冻结加固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展开详细的阐述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冻结法对透水性强的松散砂土及高含水率的黏土层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人工水平冻结技术能够确保盾构进洞时无水作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冻结期间及盾构进洞施工过程中对温度场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9.
隧道洞口进洞宜“早进晚出”,本文通过总结京珠高速公路乌坑坝隧道的洞口进洞设计方案,以及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作出优化设计方案,提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对“滇西红层”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总结大保高速公路隧道进洞技术和经验,对在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洞措施进行探讨,其中采用的接长明洞、反压回填、桩基偏压明洞、先主动回填后进行开挖等措施,对成功处治进洞病害,保障隧道结构及施工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