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用AK16、SAC16、SMA16、SUP16型沥青混合料,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其路用性能,特别是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力学性能以及表面的抗滑性及透水性。  相似文献   
32.
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提出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材料与级配设计、沥青及沥青发泡特性、拌和用水量的确定、试件的成型与养护、泡沫沥青最佳用量的控制指标讨论以及泡沫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方法等。通过实践应用证明这种基于水稳性的泡沫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作为室内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自行设计的崩解试验和饱和前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宝兰客运专线强湿陷性黄土水稳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宝兰强湿陷性黄土遇水前后抗压强度衰减显著,水稳性很差。压实度在100%的试样崩解时间仅为35~40 min;相同时间下,压实度提高可以降低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减缓其崩解速度,有效提高其抗渗性。饱和前后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均呈应变软化型变化规律;饱和前后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差值达到295.0k Pa,强度衰减约77.1%。  相似文献   
34.
通过室内试验,从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性3个方面分析了回收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适量回收粉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5.
沪宁城际铁路下蜀黏土路堑边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总结宁镇丘陵地区长江高阶地下蜀黏土的野外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下蜀黏土具有弱膨胀性、水理性差等不良工程特性。以沪宁城际铁路路基工点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下蜀黏土路堑边坡需根据工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以及重点地段采取特殊支挡防护的设计方案,提出下蜀黏土路堑边坡勘察设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常用的超薄磨耗层类型有AK抗滑表层、沥青玛蹄脂SMA、大孔隙升级配OGFC以及美国科氏公司的NovaChip超薄磨耗层等四种。针对这四种超薄磨耗层,分别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性等路用性能做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NovaChip超薄磨耗层性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不同的击实功成型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等试验,分析空隙率与沥青路面水稳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另一组经老化后的成型试件做类似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因素对混合料水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掺消石灰改善沥青与酸性矿料的粘附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试验证明掺消石灰能改善沥青与酸性矿料的粘附性。提高混合料的水稳性。在汕(头)汾(水关)高速公路上施工2km的试验段。经过一年半的通车。路面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9.
结合杭宁高速公路工程,阐述了在采用粘附性等级低的石料的沥青混凝土中掺加抗剥落剂,以此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剥落的能力和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坏。  相似文献   
40.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对其相关性能的研究并不完善。通过工程实践及大量室内试验,该文分析了集料级配、沥青用量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抗拉性能、水稳性、高温稳定性及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抗剪强度呈下降趋势,水稳性呈上升趋势,而空隙率则变化不大;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则随着沥青用量的变化先增加后降低;级配B混合料的密度、高温稳定性、抗剪强度及干、湿劈裂强度均高于级配A混合料。这说明级配是决定冷再生混合料各种性能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