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0篇
  免费   393篇
公路运输   2437篇
综合类   1196篇
水路运输   1503篇
铁路运输   2382篇
综合运输   40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通过统计告警分布,对高铁防灾设备电源类和网络类告警的原因、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给出处理和减少此两类告警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42.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43.
针对黄土地区某高铁车站路基沉降病害问题,选取典型区域,采用PS-InSRA技术对变形区域进行监测,获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并与现场勘测结果相结合,分析形变特征和趋势,以指导后续病害治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2017年5月至9月和2018年4月至8月两个时间段,春夏季沉降速率较大,秋冬季相对平稳;地基土含水率在13%~26%之间,在地下2 m和4 m为含水率增加速率临界深度,0~2 m范围内的含水率增加较快,2~4 m范围内的含水率增加速率减缓,4~10 m范围内含水率基本稳定;路基部位地基处理影响范围有限,路基侧沟外侧地基土干密度偏小,渗透系数偏大,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为车站场坪地表汇水渗入地基引起路基黄土层湿化变形。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决各信号系统间潜在的安全隐患,急需开展安全信息监督相关技术的研究。为此,通过对各信号系统间结合部数据的监督分析,对系统间数据采样时间可能不同步的场景,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技术,以规整后的源头和终点数据为边界,重点监督分析几类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场景,及时发现系统结合部信息不一致的异常情况,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预警,从而助力高铁行车更安全,调度指挥更高效。  相似文献   
945.
由于地质灾害区段没有明确的固定基准点,传统轨道变形监测方法不再适用.为此,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轨道变形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补偿算法等.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消除列车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和温度变化对监测数据的影响,检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识别轨道变...  相似文献   
946.
运营期隧道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的不断增高对隧道的健康监测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铁路隧道对突发事件自动化监测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为验证京雄高速铁路隧道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振动监测系统的实施效果,本文开展了钻机打孔、挖掘机铲土、工程车辆行驶和隧道内落石等振动事件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对振动事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时、频域分析方法可短时间确定振动事件的发生位置,定位精度较高,满足工程对突发事件准确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7.
针对电气化铁路弓网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及现场运行维护需求,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介绍接触网主要结构形式在弓网综合检测数据中的典型特征和利用典型特征进行缺陷定位的方法,结合接触网局部缺陷诊断与综合状态评价的分析应用,提出阈值管理、图像辅助、重复对比、图形化、数据综合、数据融合等分析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排查接触网设备缺陷的实际效果。基于接触网检测数据分析提出的分析方法,为提升接触网检测数据分析质量,深入挖掘检测数据价值,推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精准维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大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技术,对位移、应变、风速、温度、湿度和索力等桥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分析了不同监测数据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之后通过Bi-LSTM多源预测模型验证了相关性分析的结论。结果表明:位移信号与温度信号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位移信号与湿度信号具有正相关性,引入相关性强的桥梁监测数据建立多源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与挖掘有参考价值,可为桥梁的日常养护、监测运营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49.
受既有营运线影响,铁路帮宽工程具有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梳理分析铁路帮宽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依托黄土地区某高速铁路路基帮宽工程,研究总结路基帮填施工工艺,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铁路帮宽工程面临主要问题为施工对营业线产生扰动、营业线防护性差,主要技术难点为新旧路基衔接性差、台阶尺寸开挖不易控制、新旧路基差异沉降。通过建立铁路帮宽工程防护机制、优化台阶开挖及处理方式,提出工点内路基帮宽施工工艺,保证现场路基帮填顺利实施。在路基帮填过程中,既有路基产生沉降变形。在路基帮填完成后,现场选取的研究断面累计最大变形值为17.35 mm,且工后呈蠕变状态增加。该研究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洞桩法作为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修建的常用施工方法,在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且对地表沉降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根据洞桩法需在无水环境下作业的施工特点,文章以西安地铁8号线丰和路地铁站洞桩法暗挖施工项目为背景,结合西安地铁车站工程施工降水经验,研究一种复杂环境下洞桩法地铁车站地面管井降水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工艺设计及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