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72篇
综合类   245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118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钢波纹管涵洞力学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柔性、高强度的钢波纹管涵洞,不仅具有优良的适应地基与基础变形的能力,而且具有自重轻、运输方便、施工简单且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对地基扰动小、对基础要求较低等优点,还具较强的抗拉、抗剪和抗疲劳能力,故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钢波纹管涵洞进行野外现场测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其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钢波纹管涵洞的管顶、管侧沿着波形(断面)方向呈现出不同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波峰和波谷处以及内侧和外侧、切向和轴向的应力应变呈现出管顶与管侧相反的拉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2.
浅谈高速公路中的涵洞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函洞的设计思想,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2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类型选择及基础埋置深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少海 《中国铁路》2002,(12):38-41
青藏公路的运营状况表明,多年冻土区函洞病害多,结构破坏严重。根据青藏公路涵洞的使用状况,病害特点,结合青藏铁路的特点,提出适合多年冻土区的涵洞类型及其基础埋深。  相似文献   
24.
涵洞土压力与填土沉降差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现行有关涵洞害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及相关资料,对高填土路基中涵洞土压力及其土体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填土沉降差减小涵洞土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结合漯周高速公路实际地质情况和涵洞、通道的基础型式,介绍了几种提高基底承载力措施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并对各种处理措施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朱广河  李娜  王云  关磊  孔亚平 《中外公路》2019,39(2):313-315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向山区和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在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选择监测的通道、确定目标物种、设置红外相机(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等)、有效性评价(独立照片选择与分类、定义"尝试穿越"与"实际穿越"、有效性评价)。以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K2991+500涵洞为依托,应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藏野驴对该涵洞穿越的有效性评价,效果良好。该文还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7.
王旭峰 《中国水运》2010,(10):115-116
以刚性地基上的刚性涵洞为研究对象,分析涵洞周边土体的作用机理,通过观测位移计,得到不同填土高度下矩形断面和梯形断面中填土的沉降位移等值线图,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涵洞施工过程,并对比分析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关系。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8.
黄土地区高填土涵洞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连霍国道主干线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重点讨论了高填土涵洞的设计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9.
涵洞是由洞身和洞口建筑组成。洞身承受土的压力和活载压力,并将其传给地基。洞口建筑连接着洞身及路基边坡并形成良好的泄水条件。位于涵洞上游的洞口称为进水口,位于涵洞下游的洞口称为出水口。  相似文献   
30.
以广西百色市新兴路DN2600暗涵顶管施工为例,介绍了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的特点,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