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05篇 |
免费 | 62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235篇 |
综合类 | 3871篇 |
水路运输 | 2860篇 |
铁路运输 | 2873篇 |
综合运输 | 5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1篇 |
2023年 | 360篇 |
2022年 | 488篇 |
2021年 | 602篇 |
2020年 | 551篇 |
2019年 | 380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241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380篇 |
2014年 | 641篇 |
2013年 | 671篇 |
2012年 | 667篇 |
2011年 | 797篇 |
2010年 | 802篇 |
2009年 | 790篇 |
2008年 | 819篇 |
2007年 | 753篇 |
2006年 | 695篇 |
2005年 | 587篇 |
2004年 | 625篇 |
2003年 | 635篇 |
2002年 | 465篇 |
2001年 | 455篇 |
2000年 | 361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48篇 |
1997年 | 237篇 |
1996年 | 240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42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1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35.
为研究公路山岭隧道单向安全出洞方案,以广东梅平高速公路育豪隧道为依托,通过结合育豪隧道工程特点及原设计情况,将隧道出洞端明暗交界桩号由ZK12+654调整为ZK12+656,在距离洞口明暗交界处10m范围内(ZK12+646~ZK12+656),上台阶开挖采用CD法,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并利用MIDAS/GTS对隧道ZK12+646~ZK12+656段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得出:最大沉降为8.1mm,最大水平位移为3.0mm。对施工过程中的隧道变形情况进行监测,ZK12+643累计拱顶沉降量和周边位移量分别为15mm、13mm,ZK12+651累计拱顶沉降量和周边位移量分别为11mm、10mm。监测结果验证了该出洞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同类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综合运输》2019,(12)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已经为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为了探究各制式之间的协同主次关系,本文采用协同学理论,选取能够表现各制式铁路运营特点的序参量,运用改进的熵值赋权法对各参量进行赋权,建立了一套各种制式轨道交通子系统的有序度评价模型,并计算各子系统的有序度。通过对成都地区各制式轨道交通子系统的有序度计算分析,发现国铁干线子系统的有序度明显比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和市域铁路子系统的有序度高,说明其内部运营方式已达成熟,可以考虑其作为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骨干,形成以"国铁干线为主、城轨市域为辅"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一体化的协同形式理念,并基于此提出多制式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方案协同编制的相关步骤。 相似文献
37.
文中基于壳单元建立了管道的上卷和校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管道在卷管铺设过程中的弯曲和反弯曲变形,计算了卷管铺设过程中管道的弯曲曲率、塑性应变及椭圆率等参数的力学响应,并且分析了铺设张力对管道残余椭圆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卷管铺设过程会使管道产生较大的累计塑性应变和残余椭圆率,而铺设张力又加剧了管道的椭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8.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已成为实验室研究热固性树脂固化特性,确定固化生产工艺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管道防腐涂敷施工方面很少报道。为在管道涂敷上有效推广此项技术,首先结合现行的管道涂敷施工工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真实的管道熔结环氧粉末涂料涂敷施工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它的可靠性,由此得出差示扫描量热法技术可完全应用于管道FBE/3PE涂敷施工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目前国际上纤维混凝土衬砌有代替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趋势,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亟待加强。1)介绍日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进行的纤维混凝土承载特性试验的试验组合、加载方法及试验结果。2)介绍日本的非钢纤维混凝土衬砌配比试验,试验采用PP、PVA和PET 3种非钢纤维,采用不同混入率及不同的配比组合进行;试验结果是抗压强度因基本配比的不同而有差异,其顺序为“低发热配比”<“标准配比”<“高流动性配比”;弯曲韧性与纤维种类无关,为提高弯曲韧性,增加纤维混入率是最有效的。3)从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品质管理基准、配比、纤维混入的决定方法、纤维混凝土基准试验的项目及频率、标准配比的决定方法、日常管理试验的项目及频率、施工、非钢纤维品质规格、隧道衬砌用非钢纤维均一性确认试验、衬砌纤维混凝土模拟浇筑试验等方面阐述纤维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管理要领。4)最后指出,在易于发生较大变形的围岩,如膨胀性围岩、挤压性围岩以及土砂围岩等软弱围岩,需要二次衬砌发挥力学功能的场合,采用纤维混凝土衬砌是合适的选择。纤维混凝土衬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如纤维类型的选定、纤维混入率的决定以及确保纤维混凝土衬砌品质的施工工艺等。若有可能,选定一二座隧道进行试验施工,以推进纤维混凝土衬砌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在施工和投入使用中,公路路面、桥梁结构和隧道洞身受风雨侵蚀和地层沉降易出现开裂现象,通过灌浆法能将浆液填充裂隙并修复结构,进而提高整个结构的完整性及强度,分别从这三个工程病害入手,逐一分析灌浆法在此类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