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2篇
  免费   197篇
公路运输   2152篇
综合类   1529篇
水路运输   1321篇
铁路运输   1127篇
综合运输   10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9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双曲型缓坡方程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短波模型L-WAVE。该模型适合于任意水深,可以模拟波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等各种变形,并且可以考虑航道的影响。与Boussinesq模型相比,计算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2.
研究奇数阶中立型差分方程,得到了保证方程所有解振动的新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3.
讨论了区分机构和零件的载荷谱系数的必要性,指出应以零件载荷谱作为零件疲劳计算的依据。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弹性振动最大载荷作为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并给出了相应的载荷谱系数定义。还对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疲劳寿命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步骤,而利用标称应力和可比构件或零件的实际疲劳特性这一疲劳分析方法是疲劳寿命计算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地阐述其计算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将此疲劳分析方法应用于货车车辆实际的疲劳计算中,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船体结构中疲劳裂纹的分析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船舶在不同的船龄阶段 ,在船体结构上出现疲劳裂纹 ,特别是在船底、舷侧纵骨中较为突出。文章从实践出发 ,对发生在船体结构中的疲劳裂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找出了疲劳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介绍了洛口黄河特大桥建造和维修的历史,大桥的结构和构造形式。1999年对该桥进行了改建,并于4年后作了检查,发现纵横梁连接角钢处有裂纹等问题。分析破坏的原因并进行了加固,随后做了动载和静载试验,验证了结构破坏的原因分析和加固措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
《辽宁交通科技》2006,(2):24-26
主要介绍了国外研究较为成熟的两种评价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和过程,并分析了G*sinδ与DER指标在评价疲劳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9.
一般状态下悬链线方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  刘家新 《船海工程》2007,36(3):26-28
建立悬链线方程,分析悬链受力及方程的解法,结合实例运用悬链线方程计算锚链参数,完成工程船在具体海况下的锚泊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40.
准高速车牵引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准高速机车牵引齿轮用钢20CrNi2Mo、15CrNi6经渗碳淬火及渗碳淬火+喷丸后的接触疲劳强度,并与20CrMnMo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钢材经渗碳淬火的试件,其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基本相同;渗碳淬火+喷丸试件的接触疲劳强度极约提高5%;所有试件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都是在渗碳层中产生浅层剥落,文中还讨论了渗碳化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及喷丸强化对接触疲劳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