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2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1264篇
综合类   662篇
水路运输   1791篇
铁路运输   437篇
综合运输   1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对旧水泥砼路面破损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破损原因,提出了旧水泥砼板块病害的修复和改造措施,叙述了不同修复和改造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72.
我国的微型汽车工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引进日本大发、铃木车型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但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自行设计研制过微型汽车,以替代人力三轮车。国外首次在中国展出微型车是1956年底,日本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召开,展出6辆日本大发微型汽车,引起国内有关部门的注意。1958年夏,为改变北京主要靠人力客运的落后面貌,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的师生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开始研究设计一种操作方便、美观大方的微型汽车,并由北京汽车修配厂负责加工试制。汽车沙龙  相似文献   
973.
中国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文概括论述了国内外智能文通系统工程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当前交通运输系统深化 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十五”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方针政策以及开发的重点,论文对我国的发展智能交通的系统的重点问题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4.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尖劈和接头端部奇性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位移的、分析平面尖劈端部奇性应力场和位移场问题的高次内插FE特征分析法.该方法与过去原有求解裂纹端部近似场的有限元特征分析方法有几点不同:(1)导出公式的出发,占、不同;(2)单元形式为高次内插单元;(3)尖劈端部邻域内的位移场假定没有采用奇异变换技术.运用高次内插FE特征法求解各向异性尖劈和接头端部附近的奇性应力指数以及位移和应力的角分布函数,并且给出了若干算例.所有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原有方法使用的单元少而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975.
实时有效地对公路桥隧进行早期精准监测,捕捉结构病变和灾变信息,追踪结构早期损伤并分析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把握维护管理、制订对策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制订高效、科学的桥隧结构长寿命维护管理策略的目的。为此,研究分析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介绍适合于桥隧结构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的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技术和理论方法。区域分布传感理念是通过结构关键区域的具有一定标距的宏应变分布感知及损伤覆盖,获得与变形转角、应力荷载以及动力特性等有直接映射关系的宏微观结合信息,达到结构损伤精准探测以及结构局部、整体各项参数全面识别的目的。依据相应理念,首先详细介绍具体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并基于宏应变模态的损伤早期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进而依据早期精准监测的技术需求,针对拉索断丝、支座老化、水下结构冲刷、边坡滑坡、隧道收敛变形、不均匀沉降、围岩变形等典型病变和灾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具体的桥隧病变和灾变早期监测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76.
2006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二大新车消费国.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加大,其对社会承载能力的要求也自然加大.  相似文献   
977.
微波除冰效率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微波除冰效率,实现冬季道路快速微波除冰,对影响微波除冰效率的关键因素(微波频率和道路材料)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通过对微波除冰效率的分析,提出了以冰层和路面结合处温度到达0℃所需的时间作为微波除冰效率的判定指标。建立了微波除冰模型,运用CST、Matlab和ANSYS仿真软件,得出了微波除冰效率与微波频率、不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道路材料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2.45 GHz微波,5.8 GHz微波能够提高微波除冰效率4~6倍;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铁磁性材料加铺层能够提高除冰效率3~5倍。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溶解法,一步合成聚氨酯水溶液,再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聚氨酯微胶囊.探讨了聚氨酯水溶液和聚氨酯微胶囊的合成条件,包括二异氰酸酯单体种类对微胶囊的影响,聚乙二醇分子量对聚氨酯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总单体含量对聚氨酯微胶囊形态的影响,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配比的影响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等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氨酯微胶囊进行表征,测出聚氨酯微胶囊直径2 mm,内腔直径50-500μm,膜孔直径20-100 nm.研究表明,合成稳定的膜孔径一定且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氨酯微胶囊的最佳条件是:预聚温度为60℃,扩链温度为50℃,中和温度为30℃;预聚和扩链时间均为2 h;预聚和扩链搅拌速度为500-600 r/min,分散溶解的搅拌速度为700-800 r/min.  相似文献   
979.
汽车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产品,由于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可以使城市车辆获得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噪声,在国外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两个典型的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产品特点,介绍了汽车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汽车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汽车怠速停止和起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国外有关限制汽车怠速的法规。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