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9篇 |
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219篇 |
综合类 | 1442篇 |
水路运输 | 764篇 |
铁路运输 | 701篇 |
综合运输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259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410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277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基坑开挖引起下方隧道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其中一部分基坑的底部与下方隧道(地铁2号线)仅距3m,如此近的距离使得对隧道变形的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具体施工中,基坑分五块开挖并且分块浇筑底板,底板即时与抗拔桩相连。结合该工程,对坑底土样进行室内卸栽实验,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与实测变形较一致。同时对不同分块大小和数目的开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隧道变形与上方分块数目的关系以及抗拔桩所起到的作用,并认为这是基坑开挖过程中空间效应的“纵向”发挥,给类似工程以参考。 相似文献
93.
本文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数据,分析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以及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强度的基本特征,从线路空间与网络演变角度剖析了线路客流强度演变的内涵,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乘客对空间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采用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基于乘客空间舒适性的地铁车厢立席密度标准,初步研究了携带行李较多线路的立席密度标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5.
随着我国经济、交通通讯的快速发展,现代快递服务业在社会物质高速流动的背景下成为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并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区域内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快递行业业务的空间分布差异。本文主要探究珠三角城市群快递业务空间分布状况,并利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快递服务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6.
为了更好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岛屿城市空间和交通可持续发展,在对岛屿城市空间和交通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岛屿城市的案例分析,总结了不同岛屿城市空间的交通体系组织经验。在此基础上,以舟山作为实例研究对象,提出了复合型岛屿城市的交通需求特征和交通体系组织策略,并对多元融合交通需求下的岛屿城市空间和交通体系组织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新时期岛屿城市和其他类似地区的交通体系组织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在汽车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地设计前舱外型面与前舱零件间的间隙,即前舱吸能空间,以满足行人头部保护的要求.文章以某车型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的前舱吸能空间进行估算,并建立了详细的行人头部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估算得到的前舱吸能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
立意于对乘客体验的解读,提出"乘客体验观",阐述"人城和谐"型的城市公交体系模式,提出个体空间占有概念及衍生公式理论,诠释以乘客体验要素为出发点的城市公交规划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时间和空间频率路面激励下重型车辆动载特性,将车辆的轮胎、钢板弹簧视为柔体,橡胶垫块、限位块简化为具有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力元,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刚柔耦合的车辆整车虚拟样机,并采用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的谐波叠加法建立空间域和时域路面激励数学模型,创建一个时域和空间域路面激励下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车辆各轴轮胎的法向作用力和车轮法向动栽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车速下,时域和空间域路面激励下得到的轮胎法向作用力的变化规律和大小均不相同,而且轮胎法向作用力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中、后轴车轮法向动栽系数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前轴车轮法向动载系数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轮胎动载荷计算、验证、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