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5篇 |
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17篇 |
综合类 | 731篇 |
水路运输 | 998篇 |
铁路运输 | 718篇 |
综合运输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For the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urnout on Leida bridge on Wuhan-Guang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PDL) in China, a turnout (cross over)-track slab-bridge deck-pier integr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which two No.18 jointless turnouts with movable frogs in form of crossover, longitudinally coupled ballastless track, bridges and piers were regarded as one system.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additiona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 regularities of turnouts, track slab, bridges and piers u... 相似文献
102.
以核电站导流堤围堰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在进行导流堤围堰设计优化、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以及有限元强度折减原理与方法;选用施工围堰最为不利断面进行稳定性分析验算,考虑渗流作用与流固耦合影响、强度折减(SSR)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核电站导流堤围堰有限元强度折减稳定性分析能够验证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应用西多霍夫损伤模型和断裂力学耦合分析方法,探讨了单向受压的翼形裂纹,推导出混凝土翼形裂纹损伤区与断裂区的边界方程,确定了混凝土翼裂纹初始损伤区和断裂区的径向尺寸,最后确定了不同翼裂纹倾角的起裂点坐标,为研究混凝土翼裂纹的扩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04.
铁路枢纽和城市交通系统作为相对独立的运输系统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将这两种运输系统有机耦合,进行系统优化,发挥两者综合效能,以徐州铁路枢纽为例,结合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耦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5.
依托某库区边坡工程,通过现场水文地质勘察、室内试验,掌握库岸边坡岩土工程性质,结合干湿循环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软件,研究该工程蓄水期及运营后水位动态升降变化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水位时,地下水浸润线呈凹形,低水位时则为凸形。库区水位在正常蓄水位30 m、最高蓄水位36 m之间可视为安全水位范围。本研究可为此库区边坡防护与库区水位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差异沉降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对既有道路观测数据分析,利用流固耦合模型对拼宽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特性,提出京沪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工后沉降不超过5cm,总沉降量不超过15cm,路拱横坡度增大值应不大于0. 5%。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无接触网供电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功率无接触电能传输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论证,其中电磁感应导致的涡流发热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和传热学,建立无接触网供电车辆感应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无接触网供电车辆热场分布,对不同载荷工况下的车辆的发热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并对采用散热器和风冷两种散热方式的接收线圈的散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接收线圈和转向架温度升高明显;随着发射线圈电流增加以及气隙距离的减小,车辆各个部位的温度都有上升趋势;装有散热器的接收线圈最高温度比不含散热器时降低了126.0 ℃,通过改变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能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接收线圈温度降低了131.2 ℃,与散热器相比,风冷的散热性能略好,且随着风速增加风冷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0.
硬/软磁双层膜体系反磁化机制的微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交换耦合硬/软磁双层膜体系的反磁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模型下,随着软磁层厚度的改变,体系的反磁化过程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形式;硬磁层主要是通过形核的畴壁移动来实现其反磁化过程的.且硬磁层的磁化反转形式不仅与软磁层的尺寸密切相关而且与硬磁层的厚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