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1.
刘剑剑  李志  付保荣 《船电技术》2012,(Z1):48-50,53
先简要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原理及系统组成以及国外已经应用的有机工质的相关特点,然后在常规的管路设计基础上,提出了本系统管道设计基本要求。再结合管道的设计条件,确定适合本系统的管材选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中标准系列化管壳式换热器选型的方法,该方法以实例为出发点,依托理论计算,高效准确的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换热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汽轮机启动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允许启动的条件。随后,设计了汽轮机启停的控制流程。在发电机并网部分,探讨了发电机并网的条件和步序,设计出了其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影响系统热电效率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本系统装置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有规范仅规定加筋地基进行水平滑动或软基挤出验算,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现有稳定分析方法假定的滑动体竖向界面位置通常与实际存在出入,且不能考虑附加应力扩散的影响。为克服上述缺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分析时不限定滑动体竖向界面的位置,采用Flamant解计算堆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分析表明,软基上堆载需要同时进行圆弧滑动、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等破坏模式的稳定验算,水平滑动、软基挤出最危险滑动体竖向界面不一定位于坡肩和坡脚。采用建议方法计算的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安全系数通常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带减压平台挡土结构的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地减少主动土压力,常常在挡土墙后设置减压平台。减压平台限制了墙后滑动面,此时滑动土体不再是一个楔体,无法采用朗肯理论、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减压平台的位置不同、长度不同,都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长、短减压平台的判别模式,探讨不同种类的减压平台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工质的合理选择对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排气余热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某6缸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余热能的分布特性,提出有机工质初选条件,进而对满足条件的8种有机工质进行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8种有机工质的蒸发压力范围内,R420A的系统热效率最大,为6.83%;在柴油机变工况下,R420A的系统总净输出功率、系统最大净输出功率和系统平均净输出功率均高于其他工质,分别为306.81 kW,9.769 kW和2.005 kW;采用R420A的系统初期投资成本较少,仅次于R417A和R437A,但其单位能量产出成本(LEC)最小。  相似文献   
18.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柴油机ORC系统进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衡和非平衡权重的热力学高维多目标优化(EMO)方法。研究表明,使用非共沸混合物,可提高换热器中工质和热源的匹配度,苯/甲苯(质量比:60%/40%)的输出功率(Wnet)比纯工质提高5.4%~19.2%。敏感性参数分析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增大,Wnet先增大后减小,热效率(ηth)单调增加,总■损(Izon)单调减少。由于Wnetth和Izon相互矛盾,不存在同时满足这三个指标的运行参数,为此开展高维EMO,利用RPD-NSGA-Ⅱ进行多目标优化并通过TOPSIS进行分析。当基于ηth,Wnet和Izon的平衡权重进行选择,最佳ηth,Wnet和Izon分别为24.07%,72.36 kW和44.66 kW,而柴油机废气能量回收率(η  相似文献   
19.
简单分析了目前汽车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余热回收系统的特征,展示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别对余热制冷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系统参数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两种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动余热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简单分析了目前汽车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余热回收系统的特征,展示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别对余热制冷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系统参数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两种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动余热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