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事档案是客观事物的原始记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事档案主要记述和反映个人的自然情况、社会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工作学习状况等,包括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人员,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人员,以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等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52.
故障现象:一辆斯太尔1491H280型汽车,发动机启动后,仪表显示气压已升到规定数值,但驻车制动却不能及时解除,发动机持续运转较长时间后才能起步。故障检查:斯太尔1491H280  相似文献   
53.
论诉前扣船     
张波 《天津航海》2001,(4):32-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简称《特别程序法》)已经实施,从而取代了我国最高法院1994年7月6日实行的“关于海事法院诉前扣押船舶的规定”。该法的实施为实施诉前扣船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就诉前扣船的意义、诉前扣船的实施,错误申请扣船及诉前扣船与船舶拍卖的法律冲突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4.
讨论诉前船舶扣押中的海事请求权,船舶扣押范围,重复扣押以及船舶活扣押等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以其为船舶扣押的研究和海事诉讼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在高地应力环境下的深埋硬岩隧道中施工常常面临着岩爆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员安全和施工进度。本文依托大峡谷公路隧道工程,借助以应力解除法为原理制作的空心包体地应力计在隧道出口端K83+900处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通过钻大孔-孔底磨平-钻小孔-安装空心包体应力计-应力解除等工序获得原岩受扰动到再平衡过程产生的应变,同时将取出的岩芯制备成标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等室内试验获得原岩力学参数,将这些数据带入后处理软件中计算得出原岩应力大小和方向。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可知测点处应力环境处于高应力状态,说明隧道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偶有岩爆发生,同时本文结尾给出了防治岩爆安全快速施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6.
多跨刚构—连续体系桥梁合拢施工是桥梁施工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其合拢顺序与体系转换、解除临时约束时间极大地影响着成桥后的内力和线形变化,在设计阶段及施工前,如何合理地安排多跨桥梁的合拢顺序及解除临时约束的时间有待讨论。结合工程实际,对多跨桥梁解除临时约束时间对结构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各个顺序的优劣,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7.
单红军 《中国船检》2013,(10):35-37
沙钢船务之所以不在国内申请扣押“海娜”号邮轮,是因《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21和22条规定的限制,当前阶段,其无法在国内成功申请扣押“海娜”号邮轮。海航集㈨旗下的“海娜”号邮轮原定于当地时间2013年9月13日16时由韩国济州岛开往仁川,住离港时,该轮被济州地方法院扣馏。  相似文献   
58.
姜泽慧 《水运管理》2022,(6):18-20+36
为重新审视船舶“活扣押”法律制度,通过梳理涉及船舶“活扣押”的法律规定,分析其法律性质,指出两种情形下的船舶“活扣押”在适用条件、限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海事审判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不同船舶的申请扣押进行了利弊分析、比较,揭示了在申请扣押船舶时不仅要依法操作,而且还要注意把握火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0.
末位淘汰制作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可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激励员工、保护先进。同时,它的消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分析了用人单位在使用末位淘汰制时应该注意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