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243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提出了用光学混合技术测定光电导材料输运参量的新方法,He-Ne激光的多纵模在n型GaAs样品上的混合,可获得该样品的光电流和三倍差频的微波功率信号,经把光电导外差分析方法推广后,可得出载流子寿命、迁移率、漂移速度等参量对所加电场的依赖关系和它们的温度特性,并在20K-240K的温度区间,讨论了该样品的复合机构和散射机构。  相似文献   
32.
盛液容器内液体于维晃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流体体积(VOF)法,数值模拟了盛容器内液体的二维晃荡。首先对初始扰动一的液体晃荡作了计算,并同线性解析解作了比较,然后数值模拟了强迫纵荡下,箱体内液体运动。数值计算表明:采用VOF法模拟液体晃荡的动力特性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3.
Gambit是面向专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的前处理器,具有建模与强大的网格划分功能.文章采用TGrid对液力缓速器流道生成高质量的混合网格,提高后续流体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4.
曹雄涛  华宏星  谌勇 《船舶力学》2011,15(12):1439-1450
为了研究流体载荷作用下正交铺设层合圆锥壳的声辐射,详细研究了一个锥壳的声辐射理论模型。通过把层合圆锥壳划分为许多小段圆柱,处理作用在锥壳上的重质流体载荷。然而,锥壳的位移场仍然由单个锥壳的运动方程描述。锥壳的位移利用波传播法和Galerkin法求解。锥壳的远场声辐射利用两端带无限障板的全部圆柱段的声辐射相叠加。声压在波数域表示。研究了层合锥壳的结构声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35.
张辉  范宝春  周本谋  陈志华 《船舶力学》2011,15(11):1210-1216
电磁场在导电的流体中产生的Lorentz力可以有效地改变流体边界层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流场的控制。基于电磁场和Lorentz力的基本方程,对由电极和磁极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平板和圆柱状物体的电磁场空间分布,以及将其置于流动的弱电介质溶液时所形成的Lorentz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Lorentz力的衰减规律、渗透深度和脉动程度进行了讨论。根据Lorentz力的数值结果,还对电磁场中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了Lorentz力对圆柱绕流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36.
现代舰船各系统管线复杂,阀门控制节点多,设计和运行中非预期工况出现的概率风险较高.为了提高模块系统管路设计和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运用潜通路分析技术,对系统开展气液管路潜通路分析,找出系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潜在路径和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潜在时序,对存在的这些隐患风险给出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改进措施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7.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纳米流体研究的逐步深入,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强化传热介质,呈现出了与传统流体迥然不同传热性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性、强化换热性能等方面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了在不同传热方式下影响其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纳米流体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Abstract A new microfluidic system with four different microchambers (a circle and three equilateral concave polygons)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sing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and the soft lithography method. Using this microfluidic device at six flow rates (5, 10, 20, 30, 40, and 50 μL/h), the effects of microenvironmental geometry and aqueous flow on bacterial adhesion behaviors were investigated. Escherichia coli HB101 pGLO, which could produce a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duced by L-arabinose, was utilized as the model bacteri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acterial adhe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ulture time, microenvironment geometry, and aqueous flow rates. Adhered bacterial density increased with the culture time. Initially, the adhesion occurred at the microchamber sides, and then the entire chamber was gradually covered with increased culture time. Adhesion densities in the side zone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center zones because of the lower shearing force in the side zone. Also, the adhesion densities in the complex chamber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imple chambers. At low flow rates, the orientation of adhered bacteria was random and disorderly. At high flow rates, bacterial orientation became close to the streamline and oriented toward the flow direction; All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bacterial adhesion tended to occur in complicated aqueous flow area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an on-chip flow system for physiological behavior of biological cells, as well as provided a strategic cue for the prevention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相似文献   
39.
将叶轮转子系统简化为Jeffcott转子,在非线性油膜力和流体激振力作用下建立了带有裂纹的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无量纲运动方程.运用数值积分法研究了系统响应的分岔特性,分析了质量偏心对裂纹转子分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偏心越大,对裂纹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40.
为确保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有效控制排土量,须考虑螺旋输送机构造特征和渣土性质对其影响。将改良后流塑性状态的渣土假设为宾汉姆流体,并基于螺旋输送机构造沿其螺旋排土方向展开成一长条形的长方体排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盾构螺旋输送机的理论排土量计算公式。通过对排土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 1)排土量受开挖面支护压力、渣土的初始剪切屈服应力影响较大,而受渣土的塑性黏度影响较小; 2)随着隧道埋深和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增加,改良渣土的流塑性降低。将该理论成果应用于指导广州地铁21号线浅覆土全断面砂土地层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的渣土改良,开挖面支护压力保持了稳定,地表沉降控制为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