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118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41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高速铁路牵引计算层次约束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高速铁路牵引计算过程的连续性和自动化,研究并提出层次约束方法.根据高速列车具有连续控制能力的技术特点,给出以限速约束为主线、辅以操纵约束的层次约束方法计算步骤.按照当前限速段的出口速度必须满足下一限速限速、当前限速段的入口状态应是前一限速段的出口状态的要求,通过建立入口状态反馈机制实现限速约束,解决了牵引计算的连续性问题;通过标准操纵曲线的运用实现了操纵约束,解决了牵引计算结果的实施性问题.以京沪高速铁路牵引计算为例验证了层次约束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是高速公路管理与调度的有效手段,分析可变限速标志在实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和关于信息发布系统的布局要求;系统的布局要因地制宜,发布内容科学化、人性化,发布及时准确,选择好发布色彩,选择有针对性的提示信息。  相似文献   
63.
2021年,美国国家合作公路研究计划(NCHRP)17-76项目研究团队以“限速值设置程序与工具”为主题发布了两项研究报告:NCHRP研究报告第966号和NCHRP网络版文件第291号。通过这两份研究报告,可以发现美国在道路限速值设置专家系统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的来说,“限速值设置程序与工具”的开发,既传承了美国限速值设置专家系统2.0版的主要脉络,又在限速值设置决策规则中关键变量的选择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  相似文献   
64.
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所使用的限速值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限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交通特性的高速公路分段限速值设计方法及具体实施流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运行速度、高速公路线形、设计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可合理、科学的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  相似文献   
65.
为了识别和量化驾驶员在不同交通条件下遵从限速标志或限速警告信息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对534份驾驶员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和观测数据拟合程度良好(拟合度指标值大于0.9),完全符合判别标准;在低危险感知与高危险感知两种情况下,驾驶员对限速的满意度是影响驾驶员遵从限速规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年龄、驾龄、超速受罚次数、驾车频率等驾驶员自身及背景因素.改善驾驶员对于限速规定的整体认可与满意程度,适当提高驾驶员的超速行为风险,是逐步提升驾驶员遵从限速规定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绿闪信号作用下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基于进口道机动车微观行驶特性开展了两难区研究.在绘制机动车停车及通过行为曲线的基础上,获取了两难区的临界位置,界定了两难区的分布范围,求解了机动车陷入两难区的概率,剖析了道路限速及绿闪时长与两难区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表明,在道路限速为50 km/h 的情况下,两难区分布在离停止线48 m左右的位置;现有2.56 s 的绿闪时长能够保证机动车不会陷入两难区的最大行驶速度为56 km/h.两难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合理设计绿闪时长和道路限速,从而消除两难区的负面影响,为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7.
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公路限速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高速公路限速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交通量、道路线形、能见度,路面摩擦系数等因素,克服了静态限速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8.
69.
中美公路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相关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对运行速度概念存在的一些误解,通过现场采集的车辆运行速度分布数据,解析和讨论了运行速度的明确定义。对中美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分布、运行速度统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中美驾驶员对限速值的遵守情况与限速值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了中国大、小车运行速度差大于美国的根源,并进一步探讨速度差与事故率,以及速度差与事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速值需要综合考虑运行速度、设计速度与其他因素;为了增进中国公路的行车安全,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分车道对大、小车分别限速。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人员提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概念,基于大量研究成果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分级和阀值,建立了路面实际摩擦系数和路面湿滑现象描述间的联系。基于停车视距理论分析,提出湿滑路面条件下自由流车速的确定方法,结合通行能力速度——流量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而建立不同路面湿滑条件、特定交通流量下推荐限速值的确定方法。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在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和发布在途驾驶员行车建议与警告信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