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篇
  免费   123篇
公路运输   470篇
综合类   1048篇
水路运输   134篇
铁路运输   148篇
综合运输   6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91.
传统的航线价值计算通常以统计客流量为主,忽略了旅客偏好对航线潜在价值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旅客出行意图的航线潜在价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旅客舱位偏好进行量化,然后引入出行意图的概念将旅客出行行为进行细分,并利用Gibbs Sampling方法实现出行意图的求解,最终达到航线潜在价值计算的目的.在中国民航旅客订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获得的2010年航线价值序列与2011年航线价值序列的相似度要明显高于统计客流量的方法,且对排名前5的高价值航线的挖掘准确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92.
旅客时间价值是开展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研究的重要参数.本文针对现有文献中铁路旅客衔接时间价值研究较少、异构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不够充分等问题,以成都铁路东客站出发旅客衔接方式选择SP数据为依托,建立了MNL、ML、LCL、Hybrid等异构模型,对异构模型所得旅客个体和样本总体的等候时间价值、车内时间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对时间价值求解有较大影响,ML中单侧三角分布模型求解结果较为合理;Hybrid模型在拟合效果上表现优良,但在个体等候时间价值求解结果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偏态性,给总体统计描述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目前尚无关于时间价值的明确比选方法,应用中可考虑取异构模型计算结果的均值.  相似文献   
393.
为了准确评估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送站坪的服务水平,改善其交通秩序,提高管理水平,针对送站坪车辆的常规落客行为和违规行为造成的延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取车辆轨迹,通过虚拟线圈的方法获取车辆的运动参数和交通流信息,基于车辆运行特征和车流波动理论,提出了落客车辆汇入行车道时等待可穿插间隙的延误模型、行车道车辆受穿插车辆影响的延误模型以及违规行为造成的行车道车辆延误模型等,验证结果表明,延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近似。针对客运枢纽常见的两车道送站坪的交通特性,将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落客时长、速度、加减速度等参数作为自变量,基于高峰期间车辆到达分布推导出了送站坪车辆的平均延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站坪车辆行程时间的理论推导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例验证结果显示:2个行程时间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平均误差均为13%,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68;减少模型变量,以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和落客时长为自变量,拟合优度也达到了0.853,表明这2个变量对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影响最大,它们的值可以基本反映出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研究结果可为仿真模型的构建及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4.
文章研究了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功能及原理,并简单介绍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其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应用现状。根据其结构形式分析提出了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大胆预测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与预测说明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在未来中国市场上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空气囊车身悬置系统必将是未来中国车身悬置系统市场上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95.
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首先分析价格体系对出行结构的影响及交通拥堵的社会成本.然后,从需求管理角度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功能以及根据交通拥堵社会成本合理调整交通价格体系的政策建议;从供给角度提出封闭打破大院小区,改善微循环,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市场化手段发展交通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6.
397.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过长造成的衔接交叉口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路入口匝道和 衔接交叉口的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分析快速路匝道排队溢出原因,提出基于交通状态估计的入 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系统控制策略。以系统总通行能力最大和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 分别从交叉口配时、匝道调节及系统排队长度这3个方面构建系统约束方程,建立快速路入口匝 道与衔接交叉口联动控制优化模型。以长春市典型快速路和交叉口为例,选择高峰、平峰、低峰 这3种交通环境,运用联动控制优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经典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 明:不同交通状况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快速路运行情况,缓解入口匝道排队溢出 现象,同时提高衔接交叉口通行效率;特别是在饱和交通状态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表现优异,系 统整体车均延误和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5.67%和19.25%。  相似文献   
398.
在碳中和背景下,交通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刻不容缓。随着网约车的蓬勃发展,它被认为替 代了部分传统出行方式出行量,与传统出行方式形成竞争关系,网约车对绿色出行量的影响引发 了人们对其能源环境效应的思考。本文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从网约车对传统出行方式出行量 影响的角度建立网约车能源环境效应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案例城市,运用网约车进入北京之前 不同指标的数据,推演近年不考虑网约车影响的传统出行方式出行量;结合推演出行量和建立的 能源环境效应评估模型得到网约车带来的净碳排放。结果表明,网约车对公交车和地铁出行量 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能源环境效应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并且随着共乘比例的增大,网约车的 负能源环境效应削弱,说明网约车仍然具有节能减排的潜力,相关部门需要合理管理网约车。研 究结论揭示了网约车的能源环境效应及发展共乘模式的重要性,对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 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为实现碳中和作贡献。  相似文献   
399.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ate-of-the-ar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ers' double streams explaining single-outcome indicators (probability of accidents and fatalities, respectively) by fixed form regression, as outlined in the Part 1. Following Page (1997, pp. 67–122, 2001) and others, we use as turning point of the evolution of both aggregate and discrete approaches the DRAG-1 model of 1984, itself based on aggregate data, which introduced four key innovations in principle applicable to both streams.  相似文献   
400.

Despite the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being spent 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 from roads, rail and airports to energy extraction and power networks to the Internet -- surprisingly little reliable knowledge exists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investments in terms of actual costs, benefits and risk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the fir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tudy of cost performance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e sample used is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covering 258 projects in 20 nations worth approximately US$90 billion (constant 1995 prices). The paper shows with overwhelm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at in terms of cost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o not perform as promised. The conclusion is tested for different project type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ubstantial cost escalation is the rule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For rail, average cost escalation is 45% (SD=38), for fixed links (tunnels and bridges) it is 34% (62) and for roads 20% (30). Cost escalation appears a global phenomenon, existing across 20 nations on five continents. Cost estimates have not improved and cost escalation not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70 years. Cost estimates used in decision-making for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re highly, systematically and significantly misleading. Large cost escalations combined with large standard deviations translate into large financial risks. However, such risks are typically ignored or underplayed in decision-making, to the detri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