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5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229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本文基于OpenFOAM,对双体船月池中在不同流速下形成的流体共振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文献中实验和数值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数值模拟表明,当傅汝德数Fn=0.04和0.08时,流速对共振振幅的影响会减小。当Fn=0.12时,可观察到月池入口附近的速度场与涡流发生显著变化,这导致共振振幅的影响增加。即流速较小时可减小共振振幅,随着流速的增加,月池入口附近区域的流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会增加对共振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2.
《机电设备》2007,24(8):I0003-I0004
阀门是石油、化工、电站、长输管线、造船、核工业、各种低温工程、宇航以及海洋采油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流体控制设备.当前,随着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阀门产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阀门生产行业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363.
单排与双排气幕防波堤消波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液两相流看成是变密度单流体,以连续方程、雷诺平均方程和磊叩模型为控制方程,采用VOF方法追踪两相流界面,通过UDF在连续方程中添加附加质量源项的方法,建立了气幕防波堤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波浪透射系数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原型入射波浪要素、不同气幕间距以及不同供气量等对单排与双排气幕防波堤消波性能的影响,进而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气幕防波堤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4.
浮式风电机组由于基础采用浮动式结构,相比固定式基础由于运动自由度增加,运行倾角增大,对于机械流体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浮式机组的运动指标,对机械流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浮式风电机组的运行指标、运行环境温度等,初步提出浮式风电机组机械流体系统中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优化路线,为浮式风电机组的设计和优化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对船舶辅助驾驶决策相关内容开展研究。[方法]针对选取的两段内河典型航段,基于实时数字航道流场信息,考虑航行规则约束,模拟船舶–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复杂流场航段虚拟辅助驾引。模拟南京和东流航段的虚拟辅助驾引,给出相应的安全驾驶方案,在航行过程中对船舶速度、位置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实时追踪。[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船舶–流场耦合作用的算法可有效解决船舶多自由度运动耦合和船舶–流场多物理场耦合的解耦问题;遇见弯道或分汊时,操小舵角长距离航行可以在避免降速和较大横移的同时实现船舶的安全航行。[结论]该算法可以有效对接数字航道流场信息,开展复杂流场环境下内河航段船舶航行的过程模拟,结果可为内河航段船舶智能航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66.
文将隧道围岩和衬砌材料分别视为粘弹性流体和弹性体,、研究了圆形隧道的围岩压力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弃给出了理论公式。为了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选择了流变性较显著的相似材料 做了模拟实验。本文的成果对于软岩隧道衬砌的设计,以及寻求运营隧道衬砌开裂的对策,提 供了又一理论模拟。   相似文献   
367.
1 Introduction1 Magnetorheological is a branch of Rheology that deals with the flow and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s under an applied magnetic field. The discovery of MR fluids is credited to Jacob Rabinow[2,3] in 1949. 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s are …  相似文献   
368.
The motion of the fins and control surfaces of underwater vehicles in a fluid is an interesting and challenging research subject. Typically the effect of fin oscillations on the fluid flow around such a body is highly unsteady, generating vortices and requir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such flows is of interest to engineers developing vehicles capable of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in their propulsion and maneuver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FD based RANS simulation of a 3-D fin body moving in a viscous fluid was developed. It investigated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by evaluating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lift, drag and moment) at two different oscillating frequencies. A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fin body was done, along with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were found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is validated the simulation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evaluation of the unsteady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3-D fins. This work can be further be used for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fin actuated underwater vehicles.  相似文献   
369.
文丘利型油燃烧器出口气液两相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选配文丘利型油燃烧器的燃油锅炉中液雾燃烧的特点,在冷态等温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EBU-Arrbenius模型模拟气相得结果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单只文丘利油燃烧器出口的气流两相流动与燃烧,给出了流场中的速度,温度场以及浓度场的分布信息,这些结论可为该型燃油锅炉的进一步设计和运行以及燃烧室的布置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0.
径向滑动式中间轴承是船舶推进轴系主要支撑部件,其润滑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而润滑性能主要受滑油温度的影响。因此,开展中间轴承冷却性能强化研究对保障船舶推进轴系正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中间轴承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型,获得了最高转速工况下中间轴承主要部件及油池内滑油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Cu-润滑油纳米流体物性参数模型,分析了不同体积分数Cu-润滑油纳米流体对中间轴承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油池内壁面及冷却盘管外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均显著增大,有效地增强了滑油的换热能力,中间轴承冷却性能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