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131篇
综合类   194篇
水路运输   102篇
铁路运输   83篇
综合运输   98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道路红线、绿线的搭配使用 ,兼顾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前提下 ,在道路平面设计阶段纳入交通组织设计 ,并通过绿化和车道板块分割实现功能划分 ,以体现交通组织在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旨在对交通组织在道路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72.
针对固-液相变材料在高温下容易泄漏的问题,先将相变材料制成相变微胶囊,然后用环氧树脂包裹相变微胶囊得到复合相变调温剂.试验发现,复合相变调温剂粒径均匀、吸水率低,且具有较高强度,可等量替换粗集料.复合相变材料相变焓值较高,相变温度域较宽,储存稳定性良好,适用于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73.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集中在减缓问题上,且进展缓慢。气候变化的敏感领域也就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包括卫生部门、农牧业、水资源和海岸资源及林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经济政策可以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中游相对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航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8年长江中游附近17个气象观测站点的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相对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除个别站点外年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年高湿日天数均有减小的趋势;大部分站点6~8月份的相对湿度比其他月份要高,且与其他月份相对湿度的差值有增加趋势;高湿日天数在1/3以上,较西的站点7月份高湿日最多,较东的站点3月份高湿日最多;相对湿度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和日照时间呈负相关.相对湿度的这种变化对粮食、化肥等货物的运输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5.
交通流趋势变化特征分析是交通流预测的基础.为了提取交通流序列随时间推移所呈现出来的宏观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交通流序列趋势变化的滑动移除近似熵方法.通过对交通流序列趋势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将其细分为上升趋势、平稳波动趋势、下降趋势,然后根据不同趋势变化的时间序列复杂程度不同,建立了滑动移除近似熵方法求解其滑动移除近似熵的值,并根据得到的时间序列提取交通流序列趋势变化.最后以北京市四环路某一断面交通流序列为例,用建立的模型对交通流序列趋势变化进行检测,并与滑动t检验方法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对交通流序列趋势变化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果与实际交通流序列趋势变化比较吻合,研究结论可为短时交通流预测建模提供拳者依据.  相似文献   
76.
77.
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匝道间距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对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城市快速匝道的特点, 应用驾驶员行为理论, 模拟了驾驶员城市快速匝道上的驾驶行为。认为匝道间距是影响城市快速路主线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确定匝道最小间距, 必须确定匝道组合模式和计算匝道加减速车道长度, 并计算出车流从匝道汇入主线后, 由于车流变道而形成交织车流长度。由此建立了不同匝道组合模式下的匝道最小间距模型。应用实例表明, 当匝道间距不能满足最小间距时, 车速降低, 服务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8.
基于车辆纵横向动力学耦合模型, 研究了自动化公路系统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控制。假定换道过程中车辆横向加速度满足梯形约束, 根据期望换道轨迹计算车辆换道时的期望横摆角和横摆角速度, 依靠车载传感器获得车辆横摆角速度信息。采用有限时间滑模趋近律, 设计了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变结构控制规律。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该控制规律, 车辆在纵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跟踪期望换道轨迹, 跟踪误差小于0.06 m。  相似文献   
79.
在试验验证单电池生热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耦合相变材料(PCM)的液冷系统热管理电池模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冷道数量、流速、冷道布置、冷板厚度对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C放电倍率、35 ℃时,3条冷道时改变冷却液的流速对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影响最大,冷却液流速超过0.2m/s,电池模组散热性能提升不再显著;在冷道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冷却液进出口交错分布的电池组间温度和轴向温度均匀性最好;在冷却流速和冷道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冷板厚度增大能同时降低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冷道数量为3时,厚度到达8 mm之后对温度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80.
随着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围岩的动态变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监测典型节点的位移来判断围岩变形的稳定性。典型节点的变形并不能代表整个围岩断面的变形状况,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提出采用隧道断面面积变化的方法来评价围岩变形的稳定性。采用突变理论数学方法计算Ⅳ级和Ⅴ级围岩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断面面积的变化值,得出面积变化的极限值,最终以此极限值作为判定围岩变形稳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