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9篇
  免费   1046篇
公路运输   4281篇
综合类   6601篇
水路运输   1310篇
铁路运输   1092篇
综合运输   70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1039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040篇
  2009年   907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温州市某大桥为例,分别考虑风荷载的平均成分和脉动成分对车桥系统的影响,建立了风荷载作用下三塔悬索桥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并根据势能驻值原理及形成结构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导出了车桥系统的空间振动方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计算与分析了该桥列车通过时的桥梁动力响应和列车走行性。研究结果为三塔悬索桥的动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基于弹性动力分析的工程机械集成化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次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设计中由于动力学分析水平和设计效率较低而造成的产品性能落后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首次引入弹性动力分析理论建立了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的通用弹性动力分析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工程机械动力学仿真系统,并建立了工程机械方案设计与部件选型专家系统以实现总体方案设计、部件选型和整机动力匹配的自动化,最后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建立了基于弹性动力分析的工程机械集成化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33.
公路交通参数检测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闽  卢凯  韦文斌 《公路》2003,(5):135-139
提出了一种公路交通参数检测器的设计方案。检测器分为检测模块与处理模块两部分,利用LC并联谐振电路与锁相环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单片计算机的检测模块;根据检测器的性能要求,设计了基于单片计算机的处理模块,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存贮与传输。本检测器具有实用性好、抗噪声与防串音能力强、工作稳定度高和易于实现联网工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34.
介绍GPS系统概况、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固定电台汽车导向行驶系统。  相似文献   
35.
信号交叉口摩托车与汽车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车出行在近期是我国中小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因此摩托车、汽车混合交通流也是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主要的机动车交通流形式。摩托车车流与汽车车流在道路上行驶的行为与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较大。本文在对摩托车、汽车的混合交通流信号交叉口的实际调查基础上,将摩托车与汽车的相关数据分开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较为符合实际的摩托车、汽车混合交通流在信号交叉口的特征,对交叉口的设计、提高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一种新型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它采用GPS接收机、数码像机、有线/无线智能传感器、辅以人工等方式完成路况信息采集,经控制中心处理后按1~3次/min频率生成全面、综合反映路况信息的实时、动态交通图,通过无线传输为公众提供实时、动态路况信息,并用全新概念的车载显示器Skipper显示路况信息,实现道路车辆均衡化、提高道路利用率。论述了其开发背景、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核心产品开发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37.
高速公路事故响应控制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优化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入口匝道调节率,以达到减缓交通拥挤、降低事故冲击的目的,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车流行为进行了研究,以车流行为改变引起的检测信号为基础,建立了控制所需的行为参数集;利用控制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事故动态随机响应控制模式,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和线性二次高斯方法求解,通过实例演算进行评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模式与无控制和定时控制相比较,对中等流量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较高流量和较低流量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对较高流量和中等流量下的通过率有一定的改善。该控制模式可运用于高速公路智能控制系统之中,提高事故条件下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8.
模糊逻辑推理在消除交通流诱导负效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交通流诱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问题,提出了诱导负效应消除的原理和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在原理设计中,考虑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对网络交通流分配的影响;在实现方法上,应用模糊推理技术对分流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并设计了路线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方案调整的模糊控制算法,模拟结果验证了模糊逻辑推理技术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交通流诱导负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条件下的道路出行者路线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而且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同时进行是消除交通流诱导负效应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排气动力效应在二冲程摩托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排气动力效应对于二冲程摩托车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特别体现在排气净化消声器的结构设计中,设计得合理,将会在保证排放控制的前提下,动力性和经济性比原车都有所改善,已经通过模拟计算及实践获得了证明。  相似文献   
40.
Bus Priority Using pre-signa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need to provide efficient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has l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 priority measures in many congested cities. Much interest has recently centred on priority at signal controlled junction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pre-signals, where traffic signals are installed at or near the end of a with-flow bus lane to provide buses with priority access to the downstream junction. Although a number of pre-signals have now been installed in the U.K., particularly in London, there has been very little published research into their design, operation and optimisa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poin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which allow pre-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of specific categories of pre-signals. The paper initially sets out three categories of pre-signal, which have differen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signalling and different impacts on capacity and delay. Key issues concerning signalling arrangements for these categories are then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a summary of the analytical approach adopted and the assumptions required. Equations are developed to allow appropriate signal timings to be calculated for pre-signalised intersections. Further equations are then developed to enable delays to priority and non-priority traffic, with and without pre-signals, to be estimated with delay being taken here as the key performance criter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hree application examples illustrating how the equations are applied and the impacts of pre-signal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The analyses confirm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re-signals, where these signals apply to non-priority traffic only. Where buses are also subject to a pre-signal, it is shown that disbenefits to buses can often occur, unless bus detectors are used to gain priority signa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