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篇 |
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77篇 |
综合类 | 511篇 |
水路运输 | 295篇 |
铁路运输 | 287篇 |
综合运输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轻型货车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自主开发的轮胎接地压力测试仪,进行了轻型货车不同花纹和不同使用年限轮胎,在不同轮胎胎压和不同负荷作用下,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规律测量。实测结果发现:轻型货车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形状更接近于矩形;新胎比旧胎的接地压力要均匀些;轮胎胎压与平均接地压力、轮胎负荷与平均接地压力、轮胎负荷与有效接地面积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2.
33.
通过对小型铣刨机车体升降系统的简化,建立了液压缸运动速度与流量的传递函数,并且在系统参数静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系统参数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36.
37.
多功能摊铺机熨平工作装置的振捣频率和振幅对摊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对多功能摊铺机实验,针对不同的摊铺材料,调节振捣装置的振捣频率和振幅,实验获取最佳的摊铺作业参数,为多功能摊铺机工作参数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准确评估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送站坪的服务水平,改善其交通秩序,提高管理水平,针对送站坪车辆的常规落客行为和违规行为造成的延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取车辆轨迹,通过虚拟线圈的方法获取车辆的运动参数和交通流信息,基于车辆运行特征和车流波动理论,提出了落客车辆汇入行车道时等待可穿插间隙的延误模型、行车道车辆受穿插车辆影响的延误模型以及违规行为造成的行车道车辆延误模型等,验证结果表明,延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近似。针对客运枢纽常见的两车道送站坪的交通特性,将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落客时长、速度、加减速度等参数作为自变量,基于高峰期间车辆到达分布推导出了送站坪车辆的平均延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站坪车辆行程时间的理论推导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例验证结果显示:2个行程时间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平均误差均为13%,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68;减少模型变量,以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和落客时长为自变量,拟合优度也达到了0.853,表明这2个变量对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影响最大,它们的值可以基本反映出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研究结果可为仿真模型的构建及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设计了一种可测量降雨入渗与底部排水条件下土体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变化规律的试验装置,开展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砂土和粉质黏土的降雨入渗与排水过程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土质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各高程处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将降雨入渗条件下不同土质的体积含水率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首先表面土体含水率上升,随着雨水的入渗,表面含水率保持不变,土体内部含水率由上至下依次上升,随后当浸润线达到装置底部后,土体的含水率开始逐渐增大,由非饱和状态过渡至饱和状态,最后当装置底部达到饱和后,土体中的水位开始逐渐上升,各个测点在降雨作用下由下至上依次达到饱和状态;不同土质土体的表面体积含水率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粉质黏土表面体积含水率大于砂土,不同土质浸润线的下降速度与降雨强度均呈对数函数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砂土浸润线下降速度大于粉质黏土;土体基质吸力随着雨水的入渗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幅度小于降雨入渗过程;在排水过程中,砂土与粉质黏土各高程处的含水率随排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呈幂函数关系和指数函数关系,位置较高测点的含水率下降明显快于位置较低的测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