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4篇 |
综合类 | 46篇 |
水路运输 | 31篇 |
铁路运输 | 79篇 |
综合运输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晏燕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25(6):32-34,38
根据铁道部大修管理办法规定,结合实际存在的设计预算费用范围与部控定额不衔接,预算取费项目与施工组织及作业方式不对应,设计费用标准与财务规定不相符,设计预算未充分体现技术标准变化等问题,提出进行单价测算,确定控制目标;制定办法,明确标准,控制大修费用;与部定额比较,分析差异原因等线路大修项目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2.
杨悦林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6):35-39
目前,铁路建设的T型梁运输架设,一般采用“边铺边架”的施工组织方案,该方案存在架梁方向单一、工作面少的缺点。为了弥补这种单一运架方式的不足,达到增加工作面,赶工期的目的,出现了汽车吊架梁、公铁两用架桥机架梁方式。此文通过调研,阐述这2种运架梁方式的施工工序及工艺,并针对现行铁路工程定额体系中的缺项部分进行分析与补充,希望能为今后的类似工程设计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直线尖轨道岔与曲线尖轨道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60kg/m 9号直线尖轨道岔与曲线尖轨道岔的特点、使用中存在的利弊及其对运营的影响,从性能、经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性价比分析,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点,以满足运营要求为前提,而且从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不同需求方面,对道岔选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梁树祥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6):20-23
建设工程的竣工结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投资的最终环节.如何遵照合法、平等、诚信的原则,正确处理征地拆迁、签证及价差调整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此文依据政策文件、承发包合同约定和相关协议及交易习惯进行探讨,并提出方法和建议.以求达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5.
基于执业能力视角的卓越造价工程师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如何开创新的教育模式,此文在基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培养卓越造价工程师的愿景,从强化执业能力训练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卓越造价工程师提出实施策略和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内部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是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手段。此文在阐述MRP采购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详细论述采用MRP管理的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步骤及主要内容,以期减少材料的库存量和库存损耗,达到有效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刘玉杰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2,27(4):11-13
在阐述高速铁路建设征地拆迁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论述铁路建设工程征地拆迁范围的界定、征地拆迁费用类别的界定,分析征地拆迁数量及标准发生变化超出设计调查的原因,提出工程前期、实施期间、后期3个阶段对征地拆迁费用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并提出改进概预算编制办法的3条建议。 相似文献
38.
文章从当前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依据、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项目建设各阶段呈现的投资控制问题出发,提出实现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措施,为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A number of highly cited papers by Flyvbjerg and associates have shown that ex ante infrastructure appraisals tend to be overly optimistic. Ex post evaluations indicate a bias where investment costs are higher and benefits lower on average than predicted ex ante. Thes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bias must be attributed to intentional misrepresentation by project developer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bias may arise simply as a selection bias, without there being any bias at all in predictions ex ante, and that such a bias is bound to arise whenever ex ante predic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decisions whether to implement projects. Using a database of projects we present examples indicating that the selection bias may be substantial. The examples also indicate that benefit–cost ratios remain a useful selection criterion even when cost and benefits are highly uncertain, gainsaying the argument that such uncertainties render cost-benefit analyses useless. 相似文献
40.
以施工企业租赁机械为研究对象,对设备租赁的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明确了机械租赁中各类费用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机械租赁总费用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的递推公式,对施工企业如何最佳地租赁机械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